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7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齐家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80-86
当今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 ?因为素质教育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 ,更加符合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客观规律 ,“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吸取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秀成果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仁” (德 )、“知” (智 )、“勇” (体 )、“美”(乐 )、“才”等几方面都得到全面修养和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先师” ;书院之自筹经费 ,自定章程 ,注重因材施教 ,鄙薄标准化教学 ,强调道德气节的修养 ,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等等 ,使其容易形成相对独立的学风。 相似文献
2.
八十三年来的中国书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书院研究历来倍受世人关注,1923-2005年83年间,发表有关书院的论文至少有1709篇,出版著作70余部。80余年书院研究史可分初起而兴(1923-1949)、附而不绝(1950-1979)、勃然兴盛(1980-1993、新世纪的新动向(2000-2005)四个阶段,讨论各阶段研究的时代特色、热点问题、研究动向,介绍主要成果,以期促进书院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北书院制度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世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40-46
西北书院在千余年间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严密的制度 ,对今天西北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但有关西北书院制度的系统研究 ,至今阙如。笔者在大量文献基础上 ,从西北书院的发展历程及类型和等级、职务设置与教学、考核制度、藏书刻书制度、经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代书院办学特色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2-8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它肇始于唐,鼎盛于宋。从官民兼具的办学主体、修身养性的教育理念、自由开放的讲学风格、情深意笃的师生关系四个方面着手,对宋代书院办学特色作了较为详细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书院祭祀的教育及社会教化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祭祀是书院规制的重要内容。书院祭祀可以确立、增强士人对儒家伦常道德观念的认同感,引发士人对儒学的信仰,激发士人的道德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书院祭祀的影响还超出书院本身而及于整个社会,发挥着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39-44
讨论了书院与理学的关系。认为通过南宋理学家的努力,理学与书院二者之间从形式到内容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一种互为依托,互为表里,盛衰同时,荣辱与共的一体化关系。而其一体化形态,主要表现在理学家的书院情结、学人学派与书院的结合、书院讲学倡导理学精神,以及二者之间一体结构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有形可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7.
书院大师朱熹的科举生涯与科举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20-23
朱熹是南宋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他在推动南宋书院发展的同时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他并不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度。在苦读应试经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朱熹提出了重视德业修养的科举观 ,反对片面追求科举功名。这是新儒家在频繁禁学的背景下 ,为规避禁学的压制 ,利用其对学术话语权的掌握来参与现实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自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不少研究者所持的南宋书院反科举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8.
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朱宗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80-85
在历史上,个人和群体在社会大舞台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场景。清代扬州盐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在扬州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扬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扬州盐商是高消费的群体,在经济领域是时尚消费的引领者;在文化领域,他们是延揽、集聚人才的组织者;在戏曲艺术上,又是花部、雅部戏交融的开拓者;在书院教育上,更是资助和倡导者。剖析扬州盐商的多重角色身份,对全面评判扬州盐商将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堤文化散文集中考察古老的书院文化,以书院为代表的种种文化景观、遗存、碎片成为作者反复探寻、感受、体悟、吟唱、思索的对象。同时,洞察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现代性冲突,提出了“两栖人”这一独特文化概念。形式方面,在诗性与乡土的连缀中,丰富的生活意象闪烁着生命力度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0.
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郡名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松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
岳麓书院藏秦简中出现了许多秦代郡名,这些郡名中有些是典籍上常见的秦代郡名,有些是与近现代学者所考的秦四十八郡可以互证的,有些则是史书记载上从汉代才开始设置的郡名,还有个别的则是文献上从没出现过的秦代郡名.本文主要选取后几类中的"清河"、"衡山"、"泰山"、"庐江"、"四川"、"州陵"、"江湖"等郡名作些简略的考证,以供秦汉历史地理研究的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