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650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8-71,79
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机遇 ,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专题网页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加强队伍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上责任 ;健全管理体制 ,构筑起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建设局域网 ,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作出回应 ,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把握大学生上网心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指出了把握大学生上网心理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必要前提.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上网的心理需求,既包括积极的心理需求,也包括消极的心理需求,并针对这些心理需求提出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具体措施,以确保大学生在正确的、积极的网络信息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商树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107-11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互联网络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与机遇,着重探讨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达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7-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学习、交往、休闲的新空间 ,它给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与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了些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银淑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5):76-80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对网络最敏感的行业,也是最应该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旅游产品网上营销比其他各种产品的网上营销都更具优势,因而在实践中也是备受推崇和青睐,发展非常迅速。我国旅游网络由于种种障碍和局限,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文章试图从现实出发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网络进校园、进宿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同时,上网聊天与网络游戏等基本成了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致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网络成瘾症”、“网络孤独者”等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分析,找出应对的措施,行之有效地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调查与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明国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64-68
互联网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找出互联网对青年的影响,提出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转变思路,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从而提高他们思想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社会学的理论重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少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3):30-34
互联网的崛起是 2 0世纪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事件。面对因互联网崛起而形成的新社会经验 ,调整和改变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与问题意识已是当务之急。网络社会学不仅仅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作为一种知识形态 ,它极有可能将社会学的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从而构成社会学的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网络社会学首先面对的基本事实是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因此 ,它是一种没有中心权威和中心话语的社会学 ,即一种后现代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3):62-69
本文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座架概念 ,指出作为媒介与座架的网络 ,规范与形塑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 ,以及与之相应的 ,以虚拟性、数字化、流动与弹性、全球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逻辑 ;建基于这种网络化逻辑之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空间 ,可以像卡斯特尔那样概括为流动空间。而虚拟与真实、身体与心灵、全球与地方、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 ,具体体现了这种流动空间的后现代社会特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1):52-56,63
为了把握网络语言的发展轨迹、研究框图并促进对网络语言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分析了检索到的网络资料、国内外相关期刊 ,提纲挈领地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文化中CmC语言研究的由来、发展及现状。作者的分析表明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对CmC语言的研究正全方位向纵深展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