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00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人为本”辨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吴倬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文章考察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指出了它作为人本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所具有的非科学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分析了它作为宇宙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理论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它作为一种实践原则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应随意使用“以人为本”的提法。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宣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90-93
作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其学习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合理内核 ,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初步的评议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敦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28-32
本文分析了西方人本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等三个层面 ,指出现代西方哲学集中体现了价值论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扬弃和变革 ,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过程中 ,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被创立的。本文肯定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是其理论的导向原则和价值判断标准 ,可以而且应该在与价值论的人本主义的对话中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4.
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观概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庆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2):83-86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课程领域有许多独到见解,形成了独特的人本主义课程观。突出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深入探讨,达到有效借鉴,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试论人本主义的教育图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亚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人本主义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的产生一方面秉承了人文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突现出自身独有的特性。它把活生生的个体存在置于比物质、自然、社会更具本体意义的位置上,从而使“自我”成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模式的教育思潮,描绘出与众不同的教育图景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16-20
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从管理学诞生开始,一直主导着管理学的发展。它们都是管理学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交互共生的,都对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那种将管理学范式人为地划分为科学主义范式或人本主义范式的做法,那种为了发展一种管理学范式而把另一种范式视为假象之敌的做法,都是极为错误的,将会严重地阻碍管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共情的理解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6-38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共情(Empathy)概念,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人本主义的共情为精神分析中的澄清、对质、解释等各种技术提供了更佳的表达态度与方式.而现代精神分析指出,没有潜意识层面的反移情就没有共情.对反移情的深入理解是一种更高级的共情.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共情观点,体现着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追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本主义是贯穿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个基本追求。这一追求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在于它对人的意义 ;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关系是达到人本目标的实践基础和条件 ;自我管理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上述三个基本信念及其具体体现的分析可以发现德鲁克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呈现出四个极有启示意义的特点 :有机的系统性、鲜明的实践性、睿智的和谐性和不懈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发展观,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导向,肯定人格的先天潜能和发展倾向,提出了健康人格结构概念与自我实现的人格发展动机,在当代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领域。但由于其忽视实验与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将人性本善假设无限制地推广到人格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改造现实社会的理想上去,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理论上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对教育发展的启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探索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2):94-95
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中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关键理论,对于研究教与学、探索教育现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作出基本阐述基础上,将其中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精髓与目前教育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现象、问题和方法综合分析对照,并力求找出两者间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