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完全免费   499篇
  综合类   56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因特网带来了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人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使跨文化传播进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极大地受到大众传媒“把关人”的局限,而因特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使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时间上更频繁,形式上更直接,内容上更广泛。然而,东、西方(主要是中、美)之间通过因特网实现的跨文化传播也是不平衡的,即中国输入、输出的信息都远远少于美国。中国应该重视因特网作为跨文化传播媒体的作用,一方面组织力量,加强英语网络出版物的发布,用国际通行的语言直接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同时应大力开发汉语信息资源,促进因特网在国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口碑传播的基本研究取向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口碑传播作为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提高组织信息传播能力和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传播学、心理学和营销学者们的关注.在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对口碑传播的理论假设和内涵的深人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旅游地理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探讨旅游中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现象 ,并以我国部分旅游目的地为实例 ,分析旅游和跨文化传播对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文章系统回顾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对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传播学、管理学及公共关系学视角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当前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大领域,对危机传播的五种理论进行评析,并探讨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觅母的角度谈异化翻译的趋势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觅母的生命周期的分析表明,翻译的过程就是将异域觅母复制到本国文化的过程。译者作为宿主,解码以源语言为载体的觅母,并受其感染,再努力将此觅母编码为目标语载体。归化翻译是通过在本国文化中寻找相似的觅母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觅母,在文化接触的早期有其存在的阶段合理性,然而只有努力忠实复制源语文化综合体的异化翻译才是觅母传播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6.
政府传播机理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政府传播是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政府传播既是一种传播行为 ,也是一种管理行为 ,传播行为是管理行为的延伸 ,是管理行为落到实处的必要步骤。这种传播的特点在于 :传播主体的权威性 ;传播主体对核心信息源的独占性 ;媒体与权威信息源“取与予”的关系格局 ;受众对其所传大部分信息的无选择接受性。政府传播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非常时期尤其如此。我国“非典”时期的报道 ,美国两次海湾战争期间的报道 ,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传播。由于政府传播突破了 (大众传播 )效果的有限性 ,可以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普遍的注意 ,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舆论、相对统一的意志、相对统一的行为 ,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传播者适时、适当发言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传播系统的三要素———传者( 传播主体) 、信息与媒介( 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 和受众(传播对象) ,以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策略为依据,以旅游地的地理空间特征为实施策略的基础,探讨形象传播的一般策略,总结和提出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8.
博客“私人日志”传播特征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4年,博客“私人日志”作为网上个人出版的一种新形式,在国内迅速普及。其独特的传播特征表现为:传播主体对自我的主动型多重展现,传播文本兼具独白与对话的特质,传播互动依托于个人网络空间展开。文章认为,博客“私人日志”的兴起,预示着私人领域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浮现,同时,个体传播者的崛起对于信息时代人文精神的复归亦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既可在国内外传播学界开拓出文学传播学这一独特学术领域,又为建设文学传播学学科奠定了基础。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并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考察,可以见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主要有聚徒讲学、周游列国、谏诤与酬唱、行吟与吟游、游仙与隐逸、题壁与刻石、传抄与印刷等,而与之相关的传播思想则有:“大言不言”、“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再次立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以幻为真、声律传文等。此外,作家人品与政治地位、作品形象与故事情节、语言与修辞则作为古代文学传播的辅助性要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媒介即意识形态——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兰克福学派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他们在传播学上的贡献国内却鲜见评介和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集中在对媒介控制的认识上。他们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通过传播上的操纵和欺骗,大众媒介不仅极为有效地清除了社会文化的否定性,甚至系统地清除了孕育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终造就单向度的人和社会。虽然这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意识形态媒介的批判,但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