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0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完全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81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243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何星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31-36
本文在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探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并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传统文化现代化进行了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模式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曹德本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体框架 ,它以积极入世的态度 ,通过融会吸收各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意识 ,规范着社会政治生活 ,也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 ,成为从社会政治生活到人们行为心理普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在儒家“八条目”中 ,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古代 ,“家”与“国”是密切相联的 ,早有“国家”之称 ,经过时代的筛选、历史的传承 ,其中修身、治国、平天下三条作为核心条目 ,形成封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体现在文化价值观的升华 ,就是和谐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晓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6):104-107
目前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即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是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认为该观点值得商榷。作者指出,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商品经济还非常落后的民族地区,其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论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顾冠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至今仍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是新文化创造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揉合并存的复杂体。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善,在以我为本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星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48-56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生态与文化、生态保护与人类理性的关系;着重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料,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保护生态的各种观念、行为、习俗和措施,并分别根据传统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中反映的生态保护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晓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5):99-102
文章指出文化真实性、文化商品化、文化涵化等是当今西方旅游人类学家探讨最多的问题,因为它们涉及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为案例,探讨了以上问题,并指出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并完成其自身的过渡与转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华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3):17-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种代表我们文化特色和传统的形态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文化失去原有的本真性和特点.然而,正如现代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样,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文化,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子孙后代在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时具有更多的余地,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本文基于上述认识,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面对的一些悖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与女权运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86-89
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 ,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分别作了论述和比较 ,同时论述了女权义者为争取妇的平等地位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苗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从苗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文化传承的特点、社会变迁的境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样一个问题 :传统的苗族文化有着自己有效的文化保存机制和传承机制 ,因而其文化体系一直保持着整体性和主体性。然而今天苗族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迁瓦解了传统的文化保存和传承机制 ,这使得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的角度对传统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这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 ,并提出当前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企业文化再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黎永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论中国企业文化再造黎永泰关键词企业文化,国企业文化再造,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灵魂和深层架构,是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个性机制。它以文化的力量塑造企业的面貌和风格,对企业战略起根本指导作用。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有效进行管理、决胜市场、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