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6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8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139篇 |
社会学 | 27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生命伦理学对东西方道德文化传统资源存在着双重的误读,在引进和应用西方理论资源时,没有注意到它们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背景的复杂关系,轻率地建构评价和指导体系并以此来影响政策制定和科学实践;而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已经变成了箴言式的、支离破碎的道德训条,被随意整合进当代生命伦理学规范体系之中,没有机会与外来的生命伦理信条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这种隔阂的状态必然导致伦理认知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的错乱状态.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中国高校学报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中国高校学报应当承担哪些使命这一问题,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似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困惑与迷失。在此形势下,各级期刊出版管理机构、各高等院校和全国高校学报界只有对中国高校学报的产生、地位与作用以及定位具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国高校创办学报的优良传统,并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中国高校学报在新时期承担起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为高校科研教学服务、人才培养、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等使命。 相似文献
3.
货币是市场当事人之间内涵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某种契约和信用关系的制序载体。货币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蕴涵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但是货币的负面影响也让我们陷进了因其而形成的伦理困境和道德危机之中。要摆脱货币伦理的困境,首先要制定新的货币道德规范,加强货币伦理道德建设。其次要加强货币的制度化建设,实现货币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再次要利用货币的积极效应,加速人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5.
创业教育:大学教育新的责任与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4):118-121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是高校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办法,促进大学生自身个性发展的现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业教育平台、提供制度保障等,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邵子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3):35-39
小说的特性在于对人类心灵的热情关注,小说所能做的是要充分表现出心灵探索的深度。小说的使命就是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从而开拓一个人类的精神世界。小说往往要从人性的黑暗处指向光明,在充分展示面对人性堕落的疼痛之后走向对人的主体性的皈依与升华。小说家必须坚持崇高的原则,弘扬理性精神,勇敢地在心灵世界里寻找人类通往幸福的幽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是各种人学的会饮之处,然而"学校"往往忽视教育的"全"性而将教育引向"狭路";同时由于"工作"而漠视生命将教育引向"绝路".为此,当代教育必须使每一生命个体同时把握自身的"内向性"和"主体性",达至其素质完满.这是素质教育与当代教育变革契合的必然, 也是生命特征和变革使命一致的必需.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是生命和教育共有的不可割舍的一种"兼持",这不仅体现在生命本性上,同时也体现在教育的生命实践上. 相似文献
8.
"平生得一知己而无恨",这是怎样一个让现代人即使躺在羊绒被里都会感觉寒冷与孤独的句子。看了张艺谋团队大气磅礴的奥运开幕式,我猛然想起了高仓健的那把刀。那是去年夏季的一天,我的电话铃声响起,显示是小庞(艺谋的秘书),她告诉我,高仓健高先生悄然到京,此行之神秘甚至没有事先告诉艺谋。他计划见了艺谋便返回日本。小庞嘱我晚上不要安排别的事,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改善教育平等、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了当代民办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周晨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2):360-363
西方艺术从古典艺术(精神艺术)到现代艺术再到后现代艺术的演变过程,是一种必然的逻辑结果。中国现代艺术直接“嫁接”自西方现代艺术,并不具备西方艺术的逻辑演变过程,是一种在短时期中对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并融汇合与快速流变的掺杂样式,从产生的那天起,本身就是模糊和非流派性的。中国现代艺术承担了西方现代艺术所无须考虑的使命感,这是原本现代艺术所不能和无法承担的,这种虚假性的使命感所形成的文化误会构成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所谓“前卫性”以及内在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