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111-115
建立在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包含着因时而变和超越时空界限的内容。传统农业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和观念,为当代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与传媒软实力——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国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是传媒实力.传媒实力也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传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但这种飞越主要是传媒硬实力的迅猛发展,日益重要的传媒软实力则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传媒竞争的非理性现象.要顺应时代潮流,遵循传媒发展规律,实现传媒的科学发展,必须着力提升传媒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葆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2):105-110
本文从形态范畴的本质是语义类别、形态范畴的脱落和并非必要、不同语言沟通的基础是语义、古希腊语法研究肇始于语义、语言编码首先启动语义编码等5个方面阐述了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从语言系统的二分法、语义网络的体系性、语义网络的自建力等3个方面阐述了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的语义语法学理论。从内核模型、交互义场、受限系统、归纳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的模型及其方法。最后论述了有别于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于语言受限性的实验主义研究观。 相似文献
4.
创新精神的内核及其哲学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精神的内核是求真、质疑和立新,其它内涵要素都是该内核的拓展.求真、质疑和立新有着鲜明的哲学底蕴,求真就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质疑就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立新就要坚持辩证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诗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44-50
从共时态上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是一开放型纲领式结构 ,它由五大基本方法论原理组成的元哲学为纲领内核 ,以其类哲学与科哲学为纲领的外围组织构建而成。从历时态上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体现为一无限历史重构的过程。它从现实实践问题出发 ,在实践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纲领式内核 ,再把这一内核的方法论原理应用于不同领域、不同对象而形成体系的可变的外围结构。这是一个双向性的应用与重构的无限过程 相似文献
6.
私募基金的地位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琦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3,(5):40-42
私募基金的基本内核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其产生是社会经济文化极大发展和资本市场自身运作规律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基础是市场需求。界定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和市场地位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应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有别于现行证券法监管的办法。促进一个竞争性基金市场的形成,既是政策推动的方向,也是解决寡占性市场问题的逻辑的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比较——现代新儒家"体用观"内核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 ,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 ,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8.
“价值中立(Value free)”接受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元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5):428-433
价值中立是一个见仁见智有价值的话题.本文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对它的接受史进行了考察,认为批判"价值中立"是由于"现在",解释"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尽管"价值中立"具有局部的合理性,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应该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卫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对西方学者关于知识经济的形成、涵义及实质等重要问题进行商榷,对知识经济的积极作用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知识经济将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较快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但它却不是能够解决人类现代一切实际问题的最完善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把现代农业特区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铜山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11-15
河南省应把现代农业特区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核抓紧抓好。阐述了现代农业特区的涵义和特征,分析了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特区的特殊意义和突出优势,提出了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特区的基本构想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