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社会语言向内心语言的转换──论罗兰·巴特的文学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罗兰·巴特的《写作零度》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学语言观。作者从现代诗歌的写作风格出发,揭示了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征,对传统写作风格所要求的明晰度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在他的眼里,现代诗歌在文本意义上已彻底地告别“所指”,具有巨大的“能指”能力,而且从根本上实现了社会语言向内心语言的转换。这种一味强调“语言符号”和“超语言符号”的反文学理论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至少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目光或一种直觉。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情人》象征意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作为一位处于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道路交叉点上的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其写作思想及技巧在具体实践中不但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中独特象征意象的应用,最好地体现了劳伦斯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为一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小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本文具体介绍和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主要作品,提出合伍德·安德森本人虽然不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重要作家,但他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却对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和斯坦贝克在内的美国文学家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美国文学史上颇为值得研究的一位承上启下的“一般作家”。 相似文献
5.
邱世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2):21-23
海明威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强烈独创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既简洁、凝炼,充分体现了他的“冰山”写作原则,又含蓄深厚,具有多重寓意和象征色彩。本文以《A Day's Wait》为例,剖析了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3):80-8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初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享誉世界的风格大师.她年仅三十五岁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生对"家"充满了向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娃娃屋>(The Doll's House)一文,来展示作者曼斯菲尔德的人生经历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酷爱旅游,曾经访问世界各地.西班牙是他心灵深处的一块净土,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视西班牙斗牛为神圣的宗教仪式,他的西班牙斗牛之旅是他到人生圣土的朝圣.斗牛艺术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促使他形成了自己质朴和诚实的写作风格,他的有关斗牛艺术的文学创作是对他的写作原则的忠实表述.本文将从海明威的西班牙情结和他的文学创作两方面探讨他的西班牙之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洪红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2-24
海明威以他的创新风格、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感情表现树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稳定形象。这里以海明威《印第安营地》为文本 ,通过对文本语言特色的阐释 ,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写作特色。认为海明威《印第安营地》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朴实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电报式对白”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9.
闻迪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51-53
苏童小说鲜明的风格体现在:揭示残忍,但不从观念层面进行探讨;在小说中营造众多的意象;南方的语言富含着阴柔怠倦的气息.这些被称为"苏童式的商标".在《蛇为什么会飞》中他试图打破这一"商标",但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一直是一个异乡人。正是这一身份特点,决定了她在讲中国人、中国故事 时的写作风格。她的聚焦表面、具体细腻、冗长反复的写作,并不是出于对大多数不了解中国 的西方读者的考虑。面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她也在这样主体性地讲着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