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一个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贷资金一直是中国农业资金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误差修正模型对 1978~ 2 0 0 1年间中国农业GDP与农业信贷作出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中国农业GDP与农业信贷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 ,并且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 ,农业信贷都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 ,这表明农业信贷投入对中国农业增长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法和随机效应估计法,对我国在1999年至2002年间农业信贷的绩效作出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贷配置机制应作进一步的调整,以便提高农业信贷的绩效,支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额贷款:农业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理论界与实践工作中对小额贷款业务有着多方面的研究。文中从上述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及其对农业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解除农业信贷约束、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处于初级阶段.以甘肃省为例,从供需两个角度,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四大机制.从而为增强财政与金融支农联动机制,化解农业投入不足难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模型,基于中部地区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中部地区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在短期只存在农业经济增长引导农业信贷投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农村金融发展为需求导向型,农业信贷的投入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方差分解方法,利用1952年至2006年统计资料,对中国农业信贷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对农民消费具有长期均衡的正向影响作用,因此在长期的情况下加大农业信贷投入,对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78-2006年间浙江省有关农业信贷和农业总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做出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浙江农业信贷对农业总产值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浙江农业信贷绩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提高绩效必须在扩大农业信贷规模、加强农贷用途监督以及引导民间金融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农业信贷市场均衡模型,从理论层面考察了农业供应链外部融资的发展条件,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我国农业供应链外部融资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及改进路径。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的信息优势可以降低甄别农业经营主体风险类型所需的信息租金;农业经营主体与核心企业的利益绑定,能有效降低核心企业参与农业供应链外部融资的信息门槛;社会收益和违约风险在银行和企业间的分配结构,同样是影响农业供应链外部融资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建立以农业信贷为核心的农户收入理论函数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区间的扩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农业保险与信贷联动的扶贫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1)农户通过农业信贷融入资金后,提高了其收入上限,但灾害发生时,其收入下限也随之降低,单一农业信贷政策并不能防止农户“因灾致(返)贫”;(2)基于2012—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联动的扶贫作用,其影响系数为0.017 0。因此,要大力推行“保险+信贷”模式,加强银保合作,增加农险与信贷创新型产品的供给,使其在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信贷与现代农业的相关性日渐凸显。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方法对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指标与分项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因,对现代农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农业信贷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可增长0.067个百分点,财政支农水平可提高0.2个百分点;但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农业信贷量。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农业信贷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强化政府为主导的全方位农业产业信贷服务,使农地融资、财政撬动信贷资金、价值链融资等多种模式尽快进入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