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篇 |
完全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9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乡统筹理论的演进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荣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
城乡关系理论主要分为城乡不平衡发展理论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理论两大类型.城乡不平衡发展理论又分为城市偏向论和乡村偏向论.城市偏向论的理论支持是增长极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等,乡村偏向论的理论支持主要是城市发展战略理论和选择性封闭空间理论等.早期的城乡协调理论,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实力的影响,一般带有空想的色彩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和条件,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城乡统筹的实质是城乡统筹规划与谋划,城乡统筹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城乡产业的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统筹等;城乡统筹发生的基本条件为人均GDP 2000美元;城乡统筹的目标具有多重性;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应从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农民土地财产权和公共产品供给等为城乡统筹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休闲农业是当今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正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一个新热点.对长株潭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现实条件的考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具有很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的区位、经济条件,但还存在三市发展不平衡、现有休闲产品文化特色挖掘不够、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设节约型农业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土等自然资源缺乏,在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针对中国的国情,借鉴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性组织有关保护资源环境与发展持续农业的探索,特别是美国、西欧和日本在围绕“可持续性”理论深入探讨的同时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出在实施建设节约型农业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生态农业、集约农业、庭院农业、设施农业等。并应注意认真分析各种模式的特点,选择最适应的地区进行分别实施;针对各种模式的问题和难点,各有所侧重地重点突破,以保证顺利推行;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推广与开发农业节约型技术;建立与完善促进节约型农业建设与发展的体制;加强人力、科技、组织机构和资源方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描述了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严重,依靠妇女和老年人对土地的感情难以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由此导致的农业粗放经营、复种指数降低和撂荒现象,成为我国农业安全的潜在威胁。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业、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并建议国家启动"农业后继者培训工程",培养大批新型的职业农民,从而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近郊观光农业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太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7(4):152-154
观光农业,又称生态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是大都市郊区农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新业态。观光农业既可满足都市居民渴望消解“城市病”的市场需求,又能提升郊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距。但成都市的经验表明,城市近郊发展观光农业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数字农业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农业的基本涵义可归纳为 :建立在以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等具有数字化特点的高新技术基础上 ,以信息及知识作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高度信息化、科技化的农业。数字农业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克服行业弱性 ,提升农业品质 ;促使农业由封闭走向开放 ,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智能化 ,改造农业增长的技术基础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数字农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应是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农情监测体系、设施农业、虚拟农业、精准农业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世界走向、国内形势和福建特点三方面入手 ,阐述了福建农业发展战略思路的依据 ,提出了跨世纪福建农业发展的五大战略选择 :即科技型 (科教兴农战略 ) ,山海型 (资源禀赋开发战略 ) ,开放型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 ,产业型 (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战略 ) ,生态型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和冲突,突出问题是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治理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结构日益多样化、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变迁和政策因素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政策措施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政策手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农业补贴“新政”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促进农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城乡发展差距、农村信贷制度、统一标准的金融监管、支农资金风险高等原因,国家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不够,资金供给方向边缘化,农村金融主体自身服务与创新能力不足,民间信贷活跃但弊端多,农村金融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提出要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加强财政政策调控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要根据农业贷款的特点,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以降低和减少支农资金的风险和损失和促进信贷;同时完善《担保法》法规,加强农村金融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区域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经过与自然和社会诸多条件的长期磨合,已具备了其完善的形式.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形成;有利于吸收农村劳动力;为技术创新的提供可能性.由于现代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缺乏敏感性,加上机械工具对人力畜力替代的有限和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无限,依靠传统农业技术,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发展道路.新一轮的制度安排对传统农业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带来发展的契机,发展中国家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高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传统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又推动了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做好中国区域农业技术规划,应从产品适应性和技术适应度两个维度对农业区域进行矩阵划分,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农业技术战略;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中国特色农业;应促进传统农业技术标准化,提高其生产效率,增进其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