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4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完全免费 | 29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08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288篇 |
2013年 | 267篇 |
2012年 | 292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366篇 |
2009年 | 383篇 |
2008年 | 510篇 |
2007年 | 413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307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关于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性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公益诉讼不同于传统的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私益诉讼,诉讼主体往往并不是因个人利益受到直接侵害而提起诉讼。美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公民诉讼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在美国的公益诉讼实践中,环境保护方面的公民诉讼最为典型,研究美国法律中关于公民诉讼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会产生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下半年就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浙江省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不逊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现阶段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仍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企业法律责任的认同要高于对企业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认同.同时,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并不出于单纯的利他动机,而是具有一定的战略意识,这种意识使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深层次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有利于从企业外部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这两种含义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结构性前提是社会三大部门(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理念性前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及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所阐明的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些深层理念,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共赢互利的理念,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现代治理和善治的理念等。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涉及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调整。发展民间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建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法与技术、文化创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袁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率先确立了“知识产权是私权”的法律原则。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法律对于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确实已经而且必将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为实现创新的目标,现阶段利益权衡的重点应放在加强私权保护这方面。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立法速度快,但技术力量、经济实力尚难与此相适应,且司法执法水平和公众的法律意识还落后于立法。这种不均衡状况,势必带来民族利益的损失和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近年来西方社会在法律上进一步强化对权利人的垄断保护。但一批专家学者认为私权的过度膨胀必将损害公众利益,损害产生创新的源泉和充分发挥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土地征用是国家的强制性行为 ,土地征用补偿是协调土地征用中私益与公益冲突的基本制度 ,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我国的土地补偿存在数额偏低、补偿范围偏窄、受益主体不够明确等问题。对此 ,应通过加大补偿力度、丰富补偿内容和明确受益主体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 ——行政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春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3-48,66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美国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公共利益”观念的变迁;批判了诸种功利主义和技治主义行政学理论对于“公共利益”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主张将“公共利益”取向视为行政人必备的一种精神,一种职业信仰和终极向往。 相似文献
7.
8.
政治认同的逻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孔德永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24-128
政治认同的逻辑是指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所在政治系统运行状态认同的底线或原则,即人们的政治共识。政治认同的逻辑应该与人的需求相吻合的,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人不仅有物质利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或情感满足的需要。政治认同的逻辑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次序:从利益认同到制度认同再到价值认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逻辑的起点,制度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关键,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程宝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经济法是 2 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 ,由此决定了其性质——公私交融 ,价值——社会效益和社会公正 ,功能——平衡协调经济运行 ,原则——适度规制与适度自由相结合 ,体系——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弱者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成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63-67
关于社会弱者目前有“低收入群体论”、“贫困群体论”、“民政对象论”、“竞争弱者论”和“综合特征论”五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但它们都还没有达到概念科学化的要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 ,社会弱者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