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3.
<正>一、民营企业人员流动率高的顽症智方集团公司是典型的中小型企业公司,创建近20年了,但全部员工也没有超过150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中国最大的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经历十数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在电力、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集研发、设计、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机会 相似文献
4.
熊大顺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59-61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倾向于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当前亏损的股票。本文借鉴Oaean(1998)的处置效应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某证券公司2004.1.1—2006.3.31的股票帐户交易数据库,来检验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存在处置效应,而且大户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最强,中户投资者次之,散户最弱。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中马太效应的内在机制可以从初始收入禀赋对风险态度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能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到说明。一者,反射效应和确定效应与市场主体的收入禀赋有关:穷人往往更难以承受得益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损失中的确定性损失,从而只能得到最少的确定性收益而承受高额的期望损失,而富人则相反。二者,损失厌恶系数与市场主体的收入禀赋有关:穷人因强烈的损失厌恶而会努力规避极小风险,从而往往难以获得与风险成正比的期望收益,而富人则相反。三者,风险承担能力构成了市场交易中谈判势力:穷人较弱的风险承担能力在市场谈判中也处于劣势,从而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分配份额,而富人则相反。四者,收入禀赋也决定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次数和类型:富人可以通过重复交易和多样化交易分散和降低风险,从而获得几乎确定性的高额期望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这种内在机制的作用,现实市场中收入分配就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6.
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传统金融理论受到严峻的挑战。阐述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观点,重点分析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前景理论和有限套利理论,概括出行为金融学的六大主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传统金融理论受到严峻的挑战.阐述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观点,重点分析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前景理论和有限套利理论,概括出行为金融学的六大主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回顾了模糊信息下前景理论研究的现状,发现犹豫模糊语言这一决策中常见的信息表达形式在前景理论框架中的研究被忽略,同时犹豫模糊环境下的前景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基于此,本文考虑到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惯用的信息表达以及面对收益和损失时不同的风险态度,试图在犹豫模糊语言环境下构造新的前景理论决策框架,建立基于犹豫模糊语言信息的前景决策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决策步骤;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并与犹豫模糊语言环境下的期望效用决策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该方法更符合实际决策情景。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外部的原因,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文章利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银行工作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判断和决策时,容易导致由于内部欺诈和内部操作失误而产生的操作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模型的最优资产配置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考虑投资者损失厌恶的心理特征,建立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动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以我国股票市场为依托,将市场分为上升、下降和盘整三种状态,研究动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模型的最优资产配置和绩效表现,并与静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模型、M-V投资组合模型和CVaR投资组合模型进行比较。最后,在具有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对动态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结论:不同情况下,动态损失厌恶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最优资产配置比例,且动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模型明显优于静态模型、M-V投资组合模型和CVaR投资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