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同治理及其在中国的实现——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水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
协同治理是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理想模式,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则是协同治理得以实现的基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本"二元并存、发育不良、分布不均"的总体状况严重制约了协同治理的实现.因此,推进中国公共治理结构转型,实现协同治理,必须重构中国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直过区村寨内生秩序的变迁——以澜沧县竹塘乡老缅大寨为研究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承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0-94
在国家权力不能充分地延伸至基层社会时,基层社会仍然要解决有序运转的问题,包括提供基本的公共品,处理纠纷及其他各种生产生活秩序。在维持基层社会正常有序的运转过程中,村寨内生秩序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内生秩序是目前"直过区"中最具整合力的因素,其出发点和国家行政机制一样,目的是使村民富裕地生活在有秩序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民族地区县域协同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3):5-11
多民族地区即多个民族共生、共存的区域,具有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在公共利益诉求上多元性的特点。在公共治理层面作为我国最完整的一级基层政权组织——县级政府,集权显然不合时宜;在民主基础不成熟的条件下,盲目竞选或其它的竞争性投票可能导致易撕裂族群。因此,在多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唯有坚持党委领导,通过政府"搭台"、各不同民族之间及其内部协同参与,共同协商达成公共事务处理共识的治理模式即协同治理,是当前我国多民族地区实现善治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4.
朱德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74-83
受经济社会发展“提优增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职业教育系统的半开放性质以及质量管理从“个域共同体”走向“公域共同体”的现实可能性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系统必将走上从“管理”到“治理”之路。质量治理主体间性关系的生成逻辑是围绕职业教育质量产品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这一“制造过程”而形成的,集职业教育质量输入、质量过程和质量输出为一体的“立体”治理关系。通过制度推进机制、权责明晰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等多元机制的建构,以确保在职业教育质量共治基础上的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已成为政府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社会养老服务协同治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需不匹配、协同治理主体间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借鉴共享经济中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式,并基于SFIC模型尝试构建一个共享经济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协同治理框架。在这一治理框架下,政府可以采取转变治理理念、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拓展多主体治理联动共享机制,以及强化协调和监督机制等策略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孟卧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19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规制网络失范,实现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是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社会治理中日益重要的一环。网络虚拟社会与“言论自由”与生俱来,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实质上就是保护和平衡言论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管理的思维惯性和国家威权主义的作用,网络虚拟社会各方主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单边主义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障碍。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多主体性、非中心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必须抵制单边主义的思维倾向,引入协同治理思维和理论,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的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构建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机制,而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治理理论为其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协同治理机制应从主体构成、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以及支撑机制等方面构建,其实现是各主体要素间相互互动,文化、组织、制度等规则相互建构与内化的完整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闫亭豫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
环境事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行动,不仅能够应对突发的环境事件,还可以根治日常的环境治理难题.从环境治理主体角度出发,基于环境治理协同行动的广泛参与、达成共识、子系统协同,以及行动者有机结合等特征,来分析我国当前环境治理中协同行动的偏失所在.以期通过在激励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确保共识相关方的独立表达、提升环境治理行动的协同能力等方面的努力,达到促使多元主体在环境治理中形成协同行动、产生协同增效的治理愿景. 相似文献
9.
曾正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2)
基于社会治理内涵的解析,分析指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战略布局可采取政府和公办社会组织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格局,策略选择上应注重党和政府的引导策略与地区策略,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策略.现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模式可以采用协同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参与. 相似文献
10.
张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9-44
雾霾环境之下没人可以做到自强不"吸",雾霾天气的危害性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相关法律政策也不断出台。但是应然的法律跟进与现实的法律滞后、雾霾治理成效甚微的现实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反思。传统的治理模式存在着治理的碎片化及不同部门博弈的"囚徒困境"等流弊。作为新的治理之道,协同治理能够加强能源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促进两个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渠道的整合。环境法要注意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法要将环境的可承受性作为能源开发使用的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雾霾协同治理体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