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2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六膏馥》与南宋四六文的社会日用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忠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139-143
南宋书坊有所谓《四六膏馥集》,选录杨万里、李刘二人四六文之所谓“膏馥”者编类刊出,实不过为社会日用书启提供范式,流传绝少。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得七卷,置于类书类存目中,故亦少有注意者。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本《四六发遣膏馥集》,凡四十卷。篇幅既远多于四库之著录,内容又正反映了四六文在写作上由北宋之淡雅自然,渐变为南宋之工巧繁碎,而在社会应用方面又日渐实用化的趋向。书中分类摘编的对句与长联,又透露出宋四六与对联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39-44
讨论了书院与理学的关系。认为通过南宋理学家的努力,理学与书院二者之间从形式到内容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一种互为依托,互为表里,盛衰同时,荣辱与共的一体化关系。而其一体化形态,主要表现在理学家的书院情结、学人学派与书院的结合、书院讲学倡导理学精神,以及二者之间一体结构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有形可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3.
论南宋文学的东西部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74-83
南宋文学在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文风承传、诗派文体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奸臣当权、文学传统不尽相同、统治集团排斥蜀士等。这些差异,形成了东西部文学的互补态势,增加了南宋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南宋两浙地区农村家庭经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时期,随着农村市场的快速成长和社会经济的高涨,两浙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发生不少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和特点.一方面,家庭的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越来越由传统的自产自给走向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家庭生产的专业化现象日益增多,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业、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专业户.与此同时,家庭副业普遍向具有商品生产性质的"兼业"形态转变.这些变化虽尚未达到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基本结构的程度,但从中反映出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开始朝着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书院"始于唐代,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对官学和书院教育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1)以白鹿洞书院为楷模,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精舍"、"道源书院"等全国一流书院;(2)大力提倡教育兴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仅吉州继文天祥后,又有17名学子荣登进士科状元,至明清共有2 728名学子进士及第,故吉州享誉"南宋进士的摇篮".江万里十分重视书院教育,并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借鉴:(1)重视思想教育,是南宋书院教学的灵魂;(2)提倡学术研究,要求书院既出人才又出成果. 相似文献
6.
南宋高庙配享之争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郁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61-64
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宋高宗赵构葬于永思陵,洪迈提出以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四人配享,而杨万里等人以为配享人选不当,一时朝议纷起。窃以为,洪迈所提人选符合孝宗皇帝的旨意,也是经过孝宗默许的;而杨万里等人面折廷争也是有其人事背景的。 相似文献
7.
朱敦儒的出仕和致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叔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5)
险恶的政治局面和拮据的经济状况迫使朱敦儒踏入仕途 ,而对官场的失望与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眷念又促使他挂冠而去 相似文献
8.
南宋古文评点缘起发覆--兼论古文评点的文章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74-82
始于北宋末的科举策论、经义的程式化,是南宋评点兴起的历史契机,而诗赋程式、"江西诗派"诗文论则是评点家的参照模式和评论方法.南宋的古文评点有着重要的文章学意义,它所揭示的文章技法的精华部分,就是在今天也不过时. 相似文献
9.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0-109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会成为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0.
论南宋遗民词人对江湖士风的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遗民词人虽然承袭南宋时代的“道人”、“雅士”风度,但他们的人格精神在如下两个方面却有所突破和发展:一是他们在行为方式上优游湖山,寄情山水,在人生态度上追求独善其身,追求并实践着自由独立的隐逸人格精神,崇拜“野云孤飞、去留无迹”、飘逸清空的风度;另一方面则是南宋遗民词人在创作的隐逸人格形象中包含了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探索,具有反思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