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38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223篇 |
社会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德与规则是道德训诫的重要方式.在考察两种相异的理论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以美德为中心”与“以规则为中心”两种基本主张蕴含的实质,揭示“以规则为中心”之现代社会的特征,进而阐释现代道德中心问题的转换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普罗提诺的美学思想在古代世界独树一帜.普罗提诺的美学思想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两个世界架起了桥梁,为生命的升华开辟了空间,为德性的修养指明了道路.真善美统一的思想是普罗提诺美学和伦理学的重要基础,善是普罗提诺美学和伦理学的真正归宿,理性则是审美和道德修养不出偏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爱与知识的伦理底蕴——罗素的幸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观是罗素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善的生活包含爱和知识两大主题,这也是幸福的源泉。罗素的幸福观透射出深刻的伦理思想。他关心人类在现世的福祉,认为道德准则阻碍人类获得幸福而对其加以批判。他的“善”的伦理强调人欲望的满足.不同的“善”折射出不同的幸福观,但是,他最为推崇的是个人的“善”、个人价值以及个人幸福的实现。罗素的幸福观值得当今人们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对《麦田里的守望者》文本细读中,可以见出霍尔顿乖张情绪和迷惑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心理矛盾其实是善与关的斗争;它来自于主人公的父性原则(崇善)与母性人格(恋关)的双重强大,他的遁世愿望和童心祈求与欲望的强烈构成了性格的既冲突又相互依存的两面。 相似文献
5.
古典政治哲学属于一种典型的伦理政治观,在政治建构上,致力于政治的伦理道德性建构,把伦理道德作为政治的目的和手段,其政治的理想形式为伦理道德国家。古典政治哲学家把政治的基础归结为道德,把国家存在的目的说成是追求至上的善业。因而古典政治哲学家们关心的是政治生活的美好问题,关心的是何谓美德、何谓正义、何谓好的政体、何谓好人、何谓好公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基督教哲学、维柯、康德、杜尔阁、孔多塞、黑格尔、马克思都有关于"恶"的历史作用的论述,但是在承认"恶"的历史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历史发展的其它动力,特别不能忽视与之对立的"善"的重要作用.探究"恶"的历史作用的现实意义是为了驱恶扬善. 相似文献
7.
骆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2):19-21
千百年来,“善是什么”的问题一直缠绕着富于哲思的伦理学家们,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给出了关于“善”的定义,但是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全面准确的概括和表达出究竞什么是善。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也从探讨“善是什么”的问题出发,试图找到善的定义。但是在经过详细阐发与分析,并批判地指出自然主义学家们所犯的谬误后,得出“善是不可定义的”的结论,从而开辟了“元伦理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蔡红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87-91
摘屈原作品中,其“美政”理想是一条贯通始终的红线。以“美”为政与以“美”为荣欲至“美”,从“善”如流和从“善”而居欲至“善”,“美”“善”之合流欲成“政”境之可达之途。诗人的知、情、言、行都紧紧围绕“美政”理想而展开,在诸多作品中屈原心中的“美政”大道成为了彰显个性、发抒情感,诉求旨归的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之精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元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1):16-20
以往言儒家必数经史子集,道人伦义理,人们尤钟孔子之仁义,孟子之心性,荀子之性恶,董子之君权神授,邵子之太极,周子之道德性命,二程之天理,陆子之心学,朱子之理气,王船山之行先知后,王守仁之知行合一……不免精于粗而忽于细,明于理而蔽于形。我以为儒家精奥在于儒家文化外形:求美,求善,求仁义;忧国,忧民,忧天下;重文,重礼,重气节;畏天,畏地,畏天命。 相似文献
10.
曾美勤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
文学失范的现实危机,催生了文艺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的出现.文艺伦理学是文学与伦理学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人类生活的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活动准则应用于文学领域,为人类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系统.文艺伦理学的建立是为人的存在和生活提供一种更具价值的追求方向,体现了善和美的统一.同时,艺术审美和行为善良也是人生意义生成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