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834篇 |
出版年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林毅夫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4):12-15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
制度障碍是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障碍之一 ,其作用具有明显的刚性 ;制度创新是释放城市化空间的重要路径。当前对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最大、最直接的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放开大中城市的户口管理以及改变必须购买商品房的规定 ;城镇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城镇土地的年租制 ,降低企业和个人进入城市的门槛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扩大保障面 ,根据不同的保障内容实行不同的过渡性的保障办法 ,逐步将农民工人纳入社会保障系统 ,为未来 2 0~ 30年中国切实实现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换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城市化的进程与经济结构的进化密切相关。城市化的本质是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工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须依托于规模经济和积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的进程将加快。城市化是解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准市民的身份定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朱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日常生活语境中,对农民的定义有两个涵义,一是职业的,二是身份的,人们更偏向于从身份的角度理解农民。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在城市形成了一个新的准市民阶层,他们中的多数人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农村。而制度障碍、土地牵制、交往局限、社会歧视等因素,使准市民难以与城市和市民融合。长期的不融合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影响城市化、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5)
工业化弱质是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城市化滞后直接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市场扩张乏力,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乡镇企业素质难以提高,这又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跨世纪面对的重大课题,需要采取如下对策:提高工业化质量,调整城市发展方针,制定《中国小城镇发展法》以及建立城市社会新秩序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动人口特征与城市化政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正在进入移民时期,流动人口呈现出如下特征:规模大、增长快、发达地区和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吸收区域、经济落后的人口大省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输送地、流动人口在距离上以近邻流动和中程流动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建制镇多于城市、流动人口的文化差异大。为了消减城市化的不稳定因素,急需根据中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建立稳定、公平、开放的城市化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公平的迁徙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公共住宅,改革城市设置标准,建立人口大省基础教育基金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侯玉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66-69
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城镇面积迅速扩张,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城市土地,也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投资商关注的焦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国家而言,只有改变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的状态,充分挖掘城市用地潜力,走内涵式城市发展道路,才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合理的配置城市土地资源,使其达到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佳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4):120-127
城市化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文明的集中标志,更是中国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中国的城市化战略,应以发展大城市为重心。大城市,具有更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更符合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大的是更美好的。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评价了2000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表明,江苏城市化进程快步推进,各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明显,南北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要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应加强政府对城镇体系的宏观调控,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政策面上的协调,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宪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1):125-127
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不仅为发展经济学所证明,而且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所证明。城市化一定要有产业支持,坚持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三位一体,切忌"空壳"化。没有农业支持,城市的人口就很难生存;没有工业化,城市化就缺少动力;没有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城市劳动力很难充分就业,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就很难提高;没有消费,就没有再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