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64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35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段京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44-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对媒介控制和使用权利的分配模式也产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的阶层及其对媒介的控制和使用情况可划分为三类 :拥有媒介的控制权 ,引领媒介发展潮流 ,决定社会舆论导向的强势阶层 ;拥有媒介的使用条件与使用能力 ,具有主动的媒介接近意识 ,善于利用媒介满足自己需要的中间阶层 ;缺乏使用媒介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基本被排除在媒介表现内容之外的弱势阶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媒介产业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
本文简要地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播业发展的基本轨迹 ,探讨了我国媒介业生存法则的变迁 ,强调了有效地占有当前的传播市场对于主流传媒的极其重要性 ,提出了在现阶段传媒产业的发展中 ,知道“在哪做”和知道“做什么”是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战略思考 ,并就什么样的媒体投资才是有效的这一我国媒体产业现实发展的关键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他们在传播学上的贡献国内却鲜见评介和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集中在对媒介控制的认识上。他们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通过传播上的操纵和欺骗,大众媒介不仅极为有效地清除了社会文化的否定性,甚至系统地清除了孕育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终造就单向度的人和社会。虽然这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意识形态媒介的批判,但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媒介素养:一种正在兴起的教育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中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62-66
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影响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世纪早中期西方一些国家首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话题.本文清厘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所包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其在一些国家的实践和推广.由于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本文还将两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中国传媒格局的嬗变与前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童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6-9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三年。入世对中国传媒业的契约压力变为现实挑战,我们已经顺利走出应对第一步。中国经济的腾飞,如广告业、汽车业、信息业、彩电业、印刷业、交通业、物流业、金融业的增长,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这三年,中国传媒业的新格局是中资传媒整合紧锣密鼓,转型改制力求做大做强,外资传媒进入得陇望蜀,传媒竞争浪潮风起云涌。中国传媒业拓展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以体制调整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已经启动。由于政治文明建设提上日程,舆论监督、言论自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突破,传媒内容也将有新的进步。中国传媒业的新发展正在到来,对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人力资源吸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3):62-69
本文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海德格尔的座架概念 ,指出作为媒介与座架的网络 ,规范与形塑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 ,以及与之相应的 ,以虚拟性、数字化、流动与弹性、全球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逻辑 ;建基于这种网络化逻辑之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空间 ,可以像卡斯特尔那样概括为流动空间。而虚拟与真实、身体与心灵、全球与地方、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 ,具体体现了这种流动空间的后现代社会特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1):52-56,63
为了把握网络语言的发展轨迹、研究框图并促进对网络语言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分析了检索到的网络资料、国内外相关期刊 ,提纲挈领地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文化中CmC语言研究的由来、发展及现状。作者的分析表明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对CmC语言的研究正全方位向纵深展开。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春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50-15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媒介话语权在社会各阶层问的分配模式也产生了显著变化。农村弱势群体缺乏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缺乏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和手段,基本被排除在媒介表现内容之外,他们的媒介话语权被漠视和挤占,成为信息弱势群体。而解决农村的贫困与发展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让农村弱势群体拥有媒介话语权,有效表达自身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学科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翼青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5)
出现于二战以后的传播学,经过近60年的发展,从没成为主导性的学科。面临时代提出的巨大课题,传播学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最佳机遇,传播学研究的重心倾向媒介研究,传播的经济功能日趋重要,传播学的研究核心转向“信息人”研究。由于传播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的特殊地位,传播学将成为学科部类之间联系的纽带。基于上述理由,传播学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导性学科。 相似文献
10.
麦克卢汉对美国传播学的冲击及其现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晓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本文试图在现代历史背景的条件下,重新审视西方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的基本方面,审视他的思想对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播学界的冲击、这种思想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以及就整体而言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