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52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我国青少年存在高自杀率的现状(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在学校乃至全社会推进生命教育已势在必行.文章就生命教育的概念、意义、内涵作用和实施途径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全社会必须营造"生命教育"之氛围,学校教育应积极推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
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双性化人格。目前 ,在学校教育中 ,从教材、教师、课余活动等方面都存在不利于学生双性化人格形成的因素 ,应尽快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双性化人格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 ,并从教材、教师、课堂活动等几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美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繁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1-20
本文集中探讨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同美育的关系。本文指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知识经济背景下,反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当代教育领域存在“统一规划的学校教育”与“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斗争。前者以“智商”测试为标志,建立非情景化的评估体系,实质为“应试教育”。后者强调一种更加灵活的情景化的评估体系,适合于人的“多元智能”的开发,实质是“素质教育”。本文认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为美育开辟道路,而且在教育内容上也将艺术教育提到突出位置,同时也为美育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喜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3)
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传媒界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5.
6.
论学校在人格教育上的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宏岩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8-42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教育之根本首先在于培养人 ,而且是培养拥有健康人格的人。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人格教育上的种种不足 :教育目标方面的以政治教育代替人格教育、智育第一的教育、片面的人格教育 ,助长了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 ;教育方法的失误直接导致学生形成不良人格 ;教师人格不完善也是学生不良人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 ,目前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严重人格缺失的现象 ,并且人格障碍的极端行为时有爆发。再一次提醒我们 :学校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培养健康人格的切入点在以下四个方面 :学校教育从根本上重视人格教育 ;重视民主平等精神的传播 ;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民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2):127-138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美国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似乎使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现实。这样美国的学校教育在西方民主化进程,开始扮演着世界宗教的角色,不断创造着新的社会神话,并有效地维护这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建构的基础和目的是什么呢?为此,本文利用现有的资料文献首先对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制度和功能作出分析。其次,通过西方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劳工阶级的孩子为什么还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遭受到学业失败并适应“工厂-地板文化”的。第三,学校中为什么存在着一种“反学校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是劳工阶级权力的一种延伸吗?第四,透过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制度,我们可以理解学校教育是怎样制造社会神话的,并有效地维护着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途径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提出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雪妹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22-2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大学生和家庭的关系十分紧密,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家庭可以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证;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家庭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消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为此,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正性合力。 相似文献
10.
马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69-73
流动人口子女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流动子口子女、城市居民子女、流动人口家长和学校教师四方面分析了流入地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公办学校的主渠道和民办学校的辅助渠道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