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实践智慧不仅证明了人的实践创造能力,而且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遵循着社会发展规律,但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智慧的体现,没有人类的实践智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无人把握,社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传统的实践智慧倾向于思辨智慧,而现代哲学则更倾向于创制智慧。马克思哲学实践智慧具有两个向度,即现实向度与理论批判向度。这两个向度规定了实践智慧既指向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冲突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各种文明在其所处的特定时空情况下,在具体实现其基本价值观的方式之间存在着的根本多样性的问题.价值冲突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来自人权领域,而人权可分为三类:个人自由权利、基本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均是建立在存在着根本差异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这些差异导致两种不同的价值冲突,即能够达成共识的“同质”竞争环境下的冲突,以及通常不可能达成共识的“异质”竞争环境下的冲突.异质价值冲突难以解决的原因在于文化个性的共同点即重要性的缺失;某些文化价值观可能是某种特定文化的根本,但对于其他文化而言却是无法接受,甚至是可怕的.对同质和异质竞争环境下价值冲突之间的差异的哲学分析表明,异质环境在当前加剧的文化多样性状况下已成为主导.本研究采用对话多元化理念和作为实践智慧实例的文化价值辩理的理念,为异质空间中的价值冲突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对话多元化可定义为:在异质环境下彼此冲突的价值观中生活的人们之间开展的一种有意识的精心组织的批判性对话.文化价值辩理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发起此类对话参与者的自我反思的态度,而无须要求他们放弃其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关于道德知识的本质的问题与道德辩护问题密切相关。道德虚无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在根本上值得在乎,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道德上错的。这个观点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人类状况的一个标记。面对虚无主义的这个挑战,很多道德哲学家已经感觉到为人类道德提供一个辩护的迫切性。传统的道德实在论被认为是回应这个挑战的一种有力方式,但有趣的是,这种实在论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道德怀疑论,而且也不能对道德动机提出合理的说明。另一方面,非认知主义的道德理论在能够说明道德动机的可能性的同时,却被认为也是道德怀疑论和道德虚无主义的一个来源。本文旨在考察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一些主要张力,在批评道德知识的物理知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借助于休谟、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试图表明道德知识是一种反思性的知识,并由此对怀疑论和虚无主义的挑战做出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4.
就哲学内涵而言,卓越教师追求人格健全与完善、具有自我超越精神,能够演化一种“生生之意”的教育,并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德性。从人格结构的角度来说,卓越教师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审美情怀与实践能力五种人格素养的基本特征,并论述了其内存的关联,把对卓越教师的人格结构理解为德、智、乐、能发展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动条件把它放置到实践智慧这一人类理智活动类型中,因而必须遵守实践智慧的普遍活动规律.实践智慧具有从特殊到特殊等不同于逻辑思维的活动方式,内在地要求把"与时俱进"作为思维法则,因此"与时俱进"具有实践智慧本性.教条主义和激进主义都是不当地在实践领域简单使用抽象逻辑思维的必然后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贯彻与时俱进这一思想方法,从而在实践智慧的光芒指引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6.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普世价值的"普遍性"品质,认为它既是我们这个时代区别于既往时代的时代精神,又是当今每个民族-国家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普世价值不是西方民族-国家的专利,它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能拱手让西方发达国家占据道义制高点.普世价值具有家族多样性特质.普世价值的具体实践是一种实践智慧活动,它不能离开具体的时空场景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理论意义上,以“劳动”作为“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历史选择和基本看法。生活世界理论和生存—实践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张力,但仍致力于弥合。而认识论意义上把“实践”解释为反教条的经验累积论在中国也根深蒂固。着重强调人与人关系(而非原来的人与自然关系)并凸现自由、伦理、人文、审美等价值维度的“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人人关系维度看,“实践”内含的各种张力、矛盾、复杂、多元、异质等都凸现出来,使实践智慧论和实践自悖谬论成为日益受关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统一、知—信—行的统一开始受到反思,而实践和生存的内在反讽性或许更凸现了哲学实践观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分不同层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黄老道家强调君主要理性的认识到人之所能的限制,充分尊重、因循臣民的才能和智慧,并给予他们发挥才干的最太空间和深厚土壤.而以技术理性为基质的现代政治追求确定性和同一性,仅仅注重技术知识,而将技术知识所赖以存在的实践智慧遮蔽,进而将个体打造成毫无个性的社会机器上的零部件.黄老道家因循政术所彰显出的独特卓异的政治智慧迥异于现代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政治运转法则;它对澄明被遮蔽的实践智慧、舒展被压制的 个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开启了辩证法的两种思路,辩证法在西方的发展逐渐达到理论思维的自觉并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达到了传统思辨辩证法的最高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实现了辩证法自我拯救,使当代辩证法的发展走向"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