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说类型是一组时间上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出独特审美风貌并能在读者中产生相对稳定阅读期待和审美反应的小说集合体。小说类型中那些具备相当的历史时段、具有稳定的形式和内涵样貌、具有一系列典范性作品的小说样式叫做“类型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之初,中国文论家、创作家们就开始了对小说类型理论的关注和对类型小说创作理论的研究,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化”带来了“小说类型化”的新趋势。研究小说类型理论、发展类型小说批评是深入认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类型化新趋势的现实要求。小说类型研究的范围包括小说分类问题研究、类型更替及演变规律研究、类型关系及等级研究、“类型批评”实践等诸多方面。当前建构中国小说类型学要从综合性、体系性、原创性、实践性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就文学的外部研究而言 ,梁启超发动小说界革命 ,弘扬小说的社会功能 ,具有比“文学现代性”更为宏伟、更为中心的“历史现代性”意义。就文学的内部研究而言 ,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文学性质及其在文学中“最上乘”的地位 ,使之从边缘走向中心 ;系统论述小说的艺术魅力 ;引进西方文论术语 ,为小说进行流派划分等等 ,体现出现代批评的特征。所有这些 ,在中国文学与文论由古典传统向现代形态转换的过程中 ,具有深远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79-85
本论文主要研究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专题论文和“纽约版小说序言”。专题论文《小说的艺术》是关于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宣言。另外几篇专题论文知名度不太高,却作出了相当明确的理论表达。“纽约版小说序言”联系詹姆斯本人的小说来谈创作,可信度很高,堪称宝贵的理论资源。论文也指出,作为经典小说理论的代表,詹姆斯的理论也还显得不完善。他的许多见解,还包含在若干序言、散文里。 相似文献
4.
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小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5):134-138
小说与幽默的结合,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在认知世界与人类自身方式上的相似性。昆德拉的幽默感,既承传了捷克民族幽默与随意的天性,又来自他对处于"极限悖谬"时期现代人类境况和命运的深思。"昆德拉式的幽默"除了揶揄、谐趣之外,更多的则是基于"诗性沉思"的自嘲和反讽。这种由睿智反讽、深沉感伤和冷峻怀疑交织而成的形而上幽默,被昆德拉有效地用来表达存在主题,并抗拒政治、道德等种种强制力量对人类自由精神的入侵。 相似文献
5.
近代文化变革与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 ,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 ,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 ,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 ,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 ,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 ,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扬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在近代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把小说的社会作用推到无限之高。但以冷静的眼光分析 ,他的理论核心和实践却是非科学的。他心目中的所谓小说 ,主要是政治小说 ,他的“小说革命”的目的 ,是要使小说为他的改良主义政治服务 ,他写的小说也只是为了“发表区区政见”。因此他未能真正认识小说的艺术特性 ,并全盘否定了中国古代小说。他也因此受到许多同时人的严正批评。他的小说理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严重失误 ,乃是由于他对一系列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错误看法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崇实黜虚的民族特征,表现在对史学“实录”意识的接受。从文学接受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在接受史学“实录”意识的历程中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杨再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6):101-104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崇实黜虚的民族特征,表现在对史学“实录”意识的接受。从文学接受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在接受史学“实录”意识的历程中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管雪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6-42
中国小说理论对现代性的追索,是在晚清文化启蒙运动的进程中展开的.在这一充满忧患的启蒙语境中,"写实"和"理想"这两种小说观因其价值倾向和观念内涵而显示不同的形态.前者成为中国历史追求启蒙现代性的一种思想表述;后者受西方审美自律论的启示而对启蒙论进行反思,表现为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写实"与"理想"两种小说观的分立,呈现出了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学萌端时的多维价值与不同指向. 相似文献
10.
赵宏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2):44-47
文章运用G.利奇等现代语言学家提供的理论框架,对小说中表现梦想幻灭的偏离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及盖茨比悲剧的根源,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