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可供我们从不同侧面汲取其精华。本文从《孙子兵法》对情报重要性的认识,情报搜集,情报分析等方面着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情报思想,提出了对现代军事情报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在于军事防御,明朝可谓一个力证.相比于滨下武志、费正清和何伟亚对中原王朝传统政治观念后现代式的解构,廓清封贡诉求的多元性与层级差别的内在关联才是探寻明代封贡体系重心与本质的关键;而明朝对其封贡体系各圈层成员的监控、防范与信息情报搜集,显然是军事功能反向塑造封贡体系并规约其他诸种封贡诉求的直接体现和结果.明代封贡体系地缘军事关系演变中的圈层性收缩现象,恰与明代多元化封贡诉求中的退行性选择现象相为表里,契合同步,而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层级差别下,也恰恰潜藏着明人对其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陆基国土防御功能——长期执着的坚守. 相似文献
3.
4.
抗战时期,由于民兵不是正规军,情报搜集、传送等都不及时,造成民兵与敌人的战斗有时是误打误撞上的,很有戏剧性。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河南沁阳抗日县大队与日军进行的最后一次战斗,就是这样发生的。1945年秋季的一天,河南太岳军分区沁阳抗日县大队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以刑事诉讼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和国家情报法的施行为标志,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出现了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两个法律概念,这导致侦查实务中法律适用程序出现空白、法律政策规定难以衔接和侦查机关可能刻意规避法律等问题。基于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将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统一为一个法律概念,分别建立犯罪侦查和情报搜集的适用程序,是修订和完善现行法律规定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素有瑜亮情结的中日两国,彼此极力相互搜集对方的情报,以因应急剧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结合中国、朝鲜以及日本史料,分析清朝入关之前通过朝鲜的对日情报搜集,以及日本基于唐船风说书的对华情报搜集,不仅呈现了明清鼎革之际中日之间情报攻防的实态,而且折射出当时清朝、朝鲜、日本三国之间复杂而诡谲的利益分野和外交博弈。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看,前近代日本对于中国大陆的关注,远远高于"自居天朝"的中国对于作为"撮尔蛮夷"的日本的关注。这种相互认知的不对称状况,无疑对于后来日本和中国的世界认识之分野,乃至面临西方势力的冲击所作出的不同反应,有着无可估量的深远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基于"情报"的历史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至今关于异国情报的研究,在日本学界仍然呈现方兴未艾的迅猛势头。对此中国学者如何予以旨趣不同、立场相异的学术因应,或许才是论文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企业发展中竞争情报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地利用竞争情报把握企业、产品发展走向,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竞争情报的研究,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在企业发展中利用竞争情报不断创新,改进企业行为,是企业稳定并逐步提高市场份额,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博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12-116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推行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海外扩张政策。青年时期的荒尾精承袭"征韩侵华"思想,提出"兴亚主义"与"宇内统一论",竭力为日本政府的海外扩张政策张目。潜入中国后,荒尾精在湖北汉口设立乐善堂,大量招募日本"志士"与浪人从事情报搜集与经济渗透活动。汉口乐善堂的建立与发展得到了日本军政商界的支持,使之成为盘踞华中地区的日本间谍核心机构。荒尾精的思想与言行是明治时期日本对华认识和政策的一个侧面,其"兴亚主义"和"宇内统一论"思想在当时日本具有一定影响力,但质而言之,不能改变其侵略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张光新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1,(1):46-50
为实现军事大国目标,日本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扩大情报搜集手段。日本的这套卫星侦察系统虽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的成功运行已极大提高了日本的情报搜集能力。利用先进卫星,日本不仅能够提升在宇宙空间的竞争力,还能占领太空军事制高点,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对比也将产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沈逸 《社会观察(上海)》2011,(10):33-34
维基解密网站新公布的"未经修改"的电文,将与美国外交有接触的中国"联系人"姓名和保护级别一道抖露在阳光下,在中国媒体和坊间引发了一轮关于"线人"和"米线"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