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5篇 |
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22篇 |
人才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370篇 |
理论方法论 | 69篇 |
综合类 | 1224篇 |
社会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语言艺术精湛的典型范例。艾略特在诗歌中大用意象,巧用意象,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暗指;同时,借助拼贴、反复和组合前人作品中看似无关的片段等语言手段来突现诗歌中奥妙鲜明的意象,给诗歌的表达带来沉郁顿挫、一咏三叹的韵味,使灰暗、无奈的主调显露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诗作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构成了古典文学王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女性诗人的创作笔触细腻而温婉,感情内敛而真挚,栖鸟、浮云、晓风等意象常常出现从而为女性诗词塑造了清丽脱俗的优美意境。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意象的异同方面通过两个实例的具体分析对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作初步探讨,以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递意象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蒋栋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26-129
《圣经》是一部记载神政史和人类救赎史的"书中之书"。书中多次提及的"血"成为贯穿全书的血线,被赋予了深刻而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生命的象征、拯救的赎价、献祭的祭品和立约的凭证。这些相互紧密联系的血意象构成了《圣经》中血观念的生动完整形象。 相似文献
4.
洪新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80-81
本文从油画本土化的审美价值与创作意义出发,探讨和运用中国油画的美学观,指导人们的美术创作,并在如何区别西方油画的审美观基础上,寻找适合本民族特色的创作方式,吸收中国本民族文化精髓,尤其是中国画的"意象思维"中探究中国油画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中国油画本土化与民族特色,为拓展中国油画创作思维,实现自我艺术创造价值的升华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玉昆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8-93
今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年,"杜诗学"研究领域理应努力通过当代中西学术的汇通和中西诗学理论的契合,以新的研究视角深入审视杜诗艺术的特质,不应视之为玄妙的"奇变"或"天机"。运用当前国内外文学批评界悖论诗学理论来考察,杜诗艺术在句法意象组合方面具有典型的诗学悖论特质,亦即前贤诗评家所谓的"新变"或"格变"。当代"杜诗学"的构建理应展开悖论诗学的新视阈,多层次地深入阐释杜诗艺术的奥秘与魅力,使之真正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问,以有利于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赵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
旅美女作家施雨的长篇小说新作《刀锋下的盲点》以一个在关从医的新一代华人叶桑的生活和职业经历,写出在关新移民的内心挣扎和痛苦,思考不同族裔的现实命运。文章借助对作品人物和意象的解读,提出了新一代移民身份问题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俊国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
徐志摩酷爱“墓庭的光景”.这类关涉着生命和死亡的“终极性意象”,显露出诗人灵魂深处发生的断裂.写诗的徐志摩,与读社会学的徐志摩,扦格柢牾,使他感受到一种走不出的巨大悖谬.苏珊·朗格睿智地指出艺术形式与人的生命形式之间的“同构”性,这与诗人生命“同构”,且由此可洞悉诗人灵魂隐秘的意象,对徐志摩来说,就是坟墓. 相似文献
8.
古诗翻译包括源语形式解码、概念意旨整合、译语形式编码三个步骤,本源概念属于概念意旨的范畴.具有普遍象征喻意和本民族特有象征喻意是两种不同的本源概念.基于本源概念,古诗英译意象重构技巧包括意译、直译、换译、改译、加译、不译,其中,语料库实证证明意译是古诗英译意象重构最常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王丽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
基于Susan Bassnett的“种子移植”概念,认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诗歌是可译的,反对“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的论断.通过分析《华夏集》中的具体实例,认为庞德在中诗翻译中对原诗的情感种子和意象种子都较好地实现了“移植”.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一些学者以意象作为核心反思、重筑文学、美学理论体系,主要有三种研究策略与路径:将意象作为文学逻辑起点与元范畴,用意象取代芙作为美学元范畴,将意象视为关感经验中的基本单位.但他们没有注意到意象包含着感性形象层与价值判断层,从而割裂了美学与文艺学领域的审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在芙感经验中生成与相通,但前者构成文学的逻辑起点与元范畴,后者构成美学的元范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