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佳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3-16
投票机制是民主政治的制度性保障,但它却存在着一个悖论。这一悖论可被简单地表述为:在投票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选票对结果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牺牲闲暇以及交通成本等方面的付出到投票站投出手中的选票。美国大选仅仅具有半数左右的参与率似乎也在事实上为以上"洞见"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和社会学依据。在试图解决投票悖论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具体分析理性选择理论是如何从一个过分武断化了的前提出发,而走向一条循环论证的死胡同的;进而希望通过为投票动机添加新的变量的方式来缓解理性选择理论的这种弊病。 相似文献
2.
少数服从多数是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原则 ,而“投票悖论”却揭示出这一原则本身可能出现的多数人意志对少数人意志实施专制的倾向。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会在集团行动中产生负效用 ,从而导致行动成本的递增与制度本身运作的低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其运作程序 ,在现行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民主制度中表现是不同的。只有社会主义的民主 ,才能真正体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4.
票决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界大力探讨的一种党委决策的制度设计。票决制的提出使我党的决策模式产生重大改变。然而该制度设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该制度在理论上始终无法避开公共政治学中的投票悖论这一现象。本文拟就如何避免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海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250-254,261
民主制真正的弊端只有一个:民主制所固有的多数裁定原则无法避免自相矛盾的、非常不合理的、极其严重的错误。但是,多数裁定乃是无奈的选择,因为非多数裁定(一人独裁和少数裁定)不但与多数裁定一样无法避免自相矛盾的悖论,而且必然导致更加不合理、更加严重的错误,多数裁定是最不坏的原则。更何况,多数裁定虽为民主制所固有,却不是民主制唯一原则。民主制还可以存在避免多数裁定弊端的原则,如补偿和保护少数原则、协商民主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宪政民主原则,等等。因此,民主制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避免多数裁定弊端的原则限制的民主制,可以称之为“宪政民主”,这种民主制虽然固有多数裁定原则却能够避免其弊端,因而堪称白玉无瑕,是“唯一好”的政体;另一种是非宪政民主,这种民主制不能避免多数裁定的弊端,因而堪称白玉微瑕,是“最不坏”的政体。 相似文献
6.
党委票决制的实施对完善我党的决策运行方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设计在理论上始终不可避免公共政治学中的投票悖论这一问题。研究如何避免投票困境的出现,对解决当今票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投票是群体选择采用的常用方法。但是在加总群体偏好中,会出现孔多塞悖论和不同投票程序之间的不自洽。其实,孔多塞悖论可以通过设置“偏好强度值”来消除;在理性选择的多数原则中,博尔塔计数不会因次序不同而导致投票循环,在博尔塔计数值非常接近的情况下,亦可以通过设置偏好强度值来消除悖论。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需要选择,我们经常在选择。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惑时要选择;在“利”与“仁”的权衡中要选择;在“歧路之中又有歧焉”的喟叹中我们要选择;在不同质的事物之间要选择,在同质事物之间有量的差异时也要选择。选择作为一种人们的经常行为,必须存在这样三个条件:面临选择的对象不是惟一的,惟一的对象不必选择;选择的目标要在对象之中;选择主体要有选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盛杉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6):42-44,55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对正统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在福利经济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文对其价值限制定理、不可能定理、贫困指数、饥荒形成机制等理论作了简要介绍与评述。并分析了其对福利经济学界的理论发展以及对我国的现实状况的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是个人理性决策与集体一致性行动的冲突在社会选择领域的表现,并结合森对悖论的解答,引入信息基础的理性扩张、合约成本和作为契约的程序、制度,以农村村支“两委”选举为例,探讨村民自治过程中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的农村中个人理性走向集体一致性社会选择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村民自治中实现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统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