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李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因特网带来了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人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使跨文化传播进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极大地受到大众传媒“把关人”的局限,而因特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使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时间上更频繁,形式上更直接,内容上更广泛。然而,东、西方(主要是中、美)之间通过因特网实现的跨文化传播也是不平衡的,即中国输入、输出的信息都远远少于美国。中国应该重视因特网作为跨文化传播媒体的作用,一方面组织力量,加强英语网络出版物的发布,用国际通行的语言直接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同时应大力开发汉语信息资源,促进因特网在国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李蕾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采用旅游地理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探讨旅游中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现象 ,并以我国部分旅游目的地为实例 ,分析旅游和跨文化传播对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3):370-380
编者按当今,跨国跨文化传播已引起国内国际新闻传播学界的高度关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最近就此组织了一次笔谈。参加笔谈的有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秦志希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单波教授及王瀚东、夏倩芳两位副教授。笔谈者分别择取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力图呈现出对跨国跨文化传播问题的前沿性思考。秦志希:解读跨国文化传播的文化后果当今世界跨国文化传播已进入到文化全球化的境地。如果说跨国文化传播只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形态,那么按阿芒·马特拉(A.Mattelart)的理解,文化全球化则意含着一种… 相似文献
4.
5.
网络时代青年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旭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0(1):10-11
据统计,截止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超过1亿,其中中国的网民总数近250万,预测网民总数在2000年还将成倍增长。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些上网人群中,青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网络对人类的社会行为、文化传播等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由于他们还没有最后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旺盛,容易沉湎干“网上世界”,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如何认识因特网对青…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载体的中国电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竞争,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全球化语境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中国电影要取得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必须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实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编码”,在电影传播的文化策略、题材策略、艺术策略以及运作策略上广泛借鉴,大胆创新,以“和而不同”的目标作为跨国传播的文化诉求,开创中国电影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试论梅州客家文化中心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金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6-70
审视客家文化在粤东北的复合成型过程,显见客家文化中心的空间转移。期间,随民系人口的转移而发生的文化传播,是中心转移的直接动力,而客家大本营区域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是根本动因。闽西与赣南处于大本营区域的上游,决定了其文化中心的瞬时性及其作为客家文化的边缘性。由于西翼的广府文化与南部的福佬文化的双重阻力,加之后期文化的快速自觉,位居大本营腹部的梅州,其客家文化迅速整合成熟,成为现时的客家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8.
异化翻译与文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骁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3):104-108
本文以《诗经·硕人》的英译为切入点,考察异化翻译的特点和作用,认为异化翻译是传达文化因素的最佳策略选择,对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媒介素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鹏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4)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服务的逐渐完善,对传媒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已变得十分经济、高效和便捷,传媒传播信息的量也更大、更多元.从信息传播过程看,编辑既是各种传媒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各种传媒信息的传播者,在大众传播时代,编辑的中介性地位和作为传媒守门人的责任,决定了编辑需要具备从传媒中获取、分析、整理信息的素养和借助传播技术和特定的媒介传播信息的素养.编辑的媒介素养是和编辑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相联系的,而且这种素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编辑在传播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适度异化:体现文化传播功能的汉语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慧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6(9):311-314
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译者自身的文化态度。本文认为,赛珍珠、林语堂、杨宪益等不少学者在所从事的成功的汉译外工作中,都坚持采用适度异化策略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干预,为传播中国文化也为丰富和发展他国的语言作出了贡献。这说明,采用适度异化的策略,是实现翻译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