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81-84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2.
关于政治词汇的汉英翻译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等效翻译理论强调体现原文的精神,以"信"为重,而文化翻译观则注重保留原语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再现.本文从等效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观两个角度出发,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说明在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时,应根据不同的翻译对象,以不同的翻译理论为指导达到准确而精炼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从宗教文化视角论译者的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20-122
文章比较了《红楼梦》的两位英译者的不同译文,并从宗教文化的视角证明,译者自身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宗教文化因素处理方式不同导致了译者译文风格与译文导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论英汉习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庆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106-110
运用文化翻译观理论,根据英汉习语所在的具体语境,从文化层次上采用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来探讨英汉习语翻译。强调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实现译入语和源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使目的语和源语的受众反应一致,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中的影视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51-154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翻译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如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等.同时,由于中外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视翻译必然受到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此,译者在进行影视翻译时应以文化翻译观为依据,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力图达到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映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6.
刘艳明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182-184
论述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习语翻译中对文化空缺的处理,提出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应该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尽量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对文化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7.
等效翻译理论强调体现原文的精神,以“信”为重,而文化翻译观则注重保留原语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再现。本文从等效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观两个角度出发,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说明在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时,应根据不同的翻译对象,以不同的翻译理论为指导达到准确而精炼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曾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70-73
从文化翻译观出发,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旨在提示在当今文化大融合时期,翻译的主旨是对源语文化的移植,而不是对其文化的归化 相似文献
9.
梁咏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172-174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历来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文章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尝试探讨在汉语新词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以及翻译方法,旨在诠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及其对解决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19-121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