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沙市农民工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明确定位自身身份,其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十分突出.务农经历、经济地位、闲暇活动、与市民交往情况、留城意愿、城市户口拥有意愿、理想职业等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有明显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模糊化倾向,与当今我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社会急剧转型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3.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就业稳定性值得关注。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研,并对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差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受年龄、择业机会识别、工资、企业用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工资、企业用工环境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呈正相关,择业机会识别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的二维性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银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1-55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又一大隐患,他们代表的是相当数量的中国新一代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但是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与老一辈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表现出明显的二维性。对此,必须就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展开研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指导思想、管理方式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路在何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愿望和客观需要也是惊人的契合.他们已经或正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如何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摆脱目前"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正考验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聪明智慧.急需精心谋划,创新制度,破除藩篱,让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6.
融城与逆城:新生代农民工两难选择——基于GGF监狱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建社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33-39
中国农民工已经悄然更新换代,“第一代”(或称“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老化逐渐回到农村,“第二代”、“第三代”或称“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然而,他们却与农村渐行渐远,叉与城市若亲若疏,且处于城镇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之中,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不同于原有农民工、也不同于市民的特殊之处。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知识技能、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政府的积极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提高提供良好的社会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培训模式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陵东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实施8年以来,农民工的生存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发展能力仍然堪忧。在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新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由生存型培训向发展型培训具备了主客观条件。新一轮培训必须在培训主体、培训重心、培训模式、培训机制等方面有新的共识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本文利用浙江省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和就业现状,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人力资本的根本性约束,并提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西省广丰县农民工为样本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中国生产力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江西省广丰县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生产、生活方式更具城市化。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但仍面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和户籍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很难跨越的障碍,导致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社会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