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空是哲学和科学的基础范畴,也是两者的重要交叉点。在时空研究方面康德最具个性,最具挑战性,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时空观念的特殊性就是其中的一个。根据康德哲学我们可以归纳出时间、空间两个观念的下列几个特点:一、时空是观念存在,不是实体,也不是实体的属性。二、时空两个观念的产生区别于声色等观念的产生,没有人体感觉器官的被刺激性感受。三、时空两个观念虽没有感觉器官的被刺激性感受,但在科学和哲学中普遍存在,而且格式化为像算术、几何学这样精确、完备的逻辑体系。四、时空两个观念不仅有多样整合性特点,还有无限可容性功能。五、时空观念区别于善恶、上帝等观念,没有直接的人文意义和合目的性价值。时间、空间观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经纬线,具有切块(空间),切段(时间)和坐标所有其它思维内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柳永词作体现出了明确的抒情本位意识,在具体的抒情过程中,时空观念的合理转换是他的主要手段,这主要存在着两种转换形式:一是以时间为主线,随着时间的流动作空间位置转换;一是在空间位置转换中突出抒情主人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自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把中央战略布署同地区自身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抓住机遇、创新机制,才能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时间观念与 西部开发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时间一维性表示它只能沿着由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单一方向流逝,而不能逆转。因此,时间是最稀有和最特殊的资源,强化时间观念,抓住机遇、把握时效、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是西部开发取得成功的要旨。第一,时间意味着时机,必须把国家扶持和自… 相似文献
4.
郭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572-578
本文以视觉隐喻为理论契入点,经过研究发现,如果说由耶稣基督、圣母、圣徒等构成的圣像是以感性意象为单位,按照某种特定的意图,以融合或聚合的方式编织起来的具有合成性结构的图像,那么,作为虚拟时间的空间化构型,圣像视觉隐喻通过图像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形态,不仅反映了人类隐喻性思维过程中语言和图像的悖论性共存与相互协作关系,而且揭示了圣像视觉隐喻典型的"语-图"关系折射出的时空观念:耶稣是人类为自己的内禀时间属性所作的宗教意义上的空间性塑形,即在天上和人间重建正义、仁爱王国的"神人"结合体。在这一意义上,耶稣不仅是神、人和神人之间媒介的三位一体,而且是时间、空间与人的形象三者合一的视觉隐喻——耶稣以承载人类原罪、作为人类赎罪的形象,在视觉时间理性的强力压制中,逐渐开启了人们对于内禀时间属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问题,古代的管子、墨子、庄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无不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各自的时空观念:“从人到神,从大爆炸到黑洞,从上帝到第一推动力,宇宙万物之道,时间和空间……”〔1〕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学和认识的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胡骄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4):75-78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的部首编排和许慎对干支字以及一些关键字的解释,考察在汉代气化思想影响下许慎的气化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比重也不断增加。在当代课堂模式的构建中,新课改为如今课堂的完善产生了巨大冲击。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理念是十分死板且枯燥的,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灌输让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将考试成绩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否认真刻苦的唯一标准。历史本身是一门具有趣味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历史这一课程中人文情怀与时空观念的培养是及其关键的一项任务。本文将基于新课程改革,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中,本文初步探讨了重复这个具有悖论意义的叙事手法的功能及其表现。小说家在利用重复的叙事手段来征服时间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具有深层审美意竭的文本。而重复本身的本体意义得到了升华,在小说的时间文本中显示出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关于时间的探讨与现代物理学时空观念比照,试图揭示时间空间化在使存在之为存在中的作用,以及现代物理学时空观念所蕴涵的当代意义,并想说明:现代科学技术作为遮蔽的解蔽,本身孕育着拯救的升起. 相似文献
10.
李兆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时空观念。本文从分别探讨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入手,分析其在本族语中的表现及对本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