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3-118
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缺陷论、支配论和差异论的两性对立本质主义观忽略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社会建构论则强调性别和性别关系在语言、社会实践和社会身份中的表现,认为性别和如阶层、种族等其他因素交集,是多层面的和变化的。在语言和性别研究中,社会建构论关注性别身份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语言建构,将语言、文本或各种形式的语言产出看作是性别建构的主要场所,并对“女性语言优势”观和黑人女性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2.
聂敏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12-22
“就偶性而言的存在”是亚里士多德揭示的四种存在方式之一。本文利用亚里士多德讨论偶性的核心文本,亦即《形而上学》E 2-3,并结合理查德·索拉比和多萝西·弗雷德讨论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献,深入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在其中所表达的有关偶性的形而上学思想,揭示了偶性的存在论的内涵,即,它并不指向反常或例外的事情,也不仅仅指各种伴随性的属性,而是在更根本的意义上指向一类基本的存在,即具体的可感事物,因为构成偶性存在的根本规定的是“可以是别样”,而这恰恰是一切经验存在物的基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黄宗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6):117-120
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基石,将总体性、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人们理解美国当下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进路.但无可否认的是,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简约论和本质主义的思维局限.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现实语境中,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多少有些“水土不服”,这充分说明理论的传播与吸纳必须经历“在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对波普尔的反本质主义进行了反思。首先介绍了波普尔如何通过对本质主义的批判,进而把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归为本质主义予以否定。其次,提出如何在理论上正确认识本质主义,分析了本质的词源和历史上探讨本质和本质主义的典型观点。最后,指出现实中如何正确判断本质主义。对柏拉图、马克思等人在重要理论的建立中所用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波普尔的不当之处和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历史观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坛茹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23-27
关键词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术研究理路和方法,在当前国内的文艺理论研究领域显示出独特的开拓优势。关键词研究并非我国独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的影响才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关键词研究对于厘清发生在我国的“理论旅行”中的某些误读现象以及避免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的本质主义具有重要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与萨义德在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是一致的,他们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分析诊断却有所不同。尽管二人都看到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根源在本质主义,但两个人对救治方案的选择又有不同。林语堂的方案是对本质主义进行改造,重新讨论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林语堂选用了孟子的标准,就是四心。萨义德选择的方案是解构式的,批判了本质主义的民族身份观念,而倡导建立对话性的、多变的民族身份观念。他对人文主义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人文主义不是恪守着那个精英的标准,拒绝新事物,拒绝其他文化,而是不断与其他文化交往对话的过程,不断创新的过程。他们的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东西方关系中的不平等和扭曲、偏见等问题仍有重要启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民族参与对话的动态过程,一个谈判、协商的过程。它接近于萨义德所说的人文主义,但在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层面上,它接近于林语堂对"人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7.
动画性,作为整个动画学知识框架的原点性问题,在当下的动画研究中没有得到严肃的学术梳理.论文对动画概念及动画性做出了认真探讨,认为动画性是一种历史建构,所以对于动画性的研究就不能采取一种本质主义的研究思路,而应该本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将研究建基于历史实践之上,从而保证言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与互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方法回到原典,使中国文化在学习民主科学中起调节作用。欧阳康认为,哲学的本性就是对话,但在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处于独尊地位,对话一度困难。1978年以后,哲学界最大的进步是哲学本性的恢复,走上了对话之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自己学术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与"西马"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应继续倡导一种平等开放的心态。邓晓芒认为,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实际上是理性精神,是一切对话的平台,中国历来缺少它。儒家的自由意志只是现象,其本质上并不尊重自由意志,只是把规定好了的东西(如天道等)让人去选择。这些问题离开本质主义都说不清。郭齐勇认为,哲学最重要的本性是宇宙论式的终极关怀,这是中西哲学沟通的平台。中国哲学中的天道是自由意志的前提,而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康德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同样也是前提。除了理性之外,"智的直觉"更重要,它是生命和实践的学问,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也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激进自由派女性主义、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理论犯了和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同样的本质主义错误,走向了同样不平等的性别等级制的极端道路.#后现代女性主义站在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开始了女性主义的理论方法和方向从宏大叙事向微观分析的转变,但同时又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沼.本文在反思激进女性主义理论倾向错误的基础上,借助德勒兹微观政治学理论中的分子哲学和"生成女人"理论.拓展出躯体微观分析的新视角,这个视角是一种既能逃离激进女性主义的本质主义陷阱,也能避免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相对主义错误的分析方法.躯体微观分析将打开躯体-身份-气质-角色-地位之间通过性别神话建立起来的意义链条,为性别特征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开放空间.以此形成的性别非固定性的理念将破坏男权制性别的身份分类,消解在性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和两分化的思维模式,探索和开创出一个多种性别特质的、多元的、包含着一系列问色的性别色谱体系.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在学术领域内独树一帜,主要是由其经济学方法论使然.他们的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如下观点:极端的个人主义,激进的主观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解释学的倾向,坚持因果发生的本质主义,坚持方法论的实在论,后期向演化经济学转向.这些特点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使得他们在看待经济问题时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并使自己沦为异端.由于他们拒绝数理模型,也使得他们难以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之内,从而失去发扬光大自己学术观点的契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