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赵佳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18-21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主导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缺乏活力、多元推广主体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推广行为模式忽视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严重不足。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重新激活政府主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国家财政农技推广投入结构;以人为本,构建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中心的农技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村民自治运行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5-20
村民自治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了困境状态:村委会组织地位尴尬,乡村关系、两委关系难以协调;村级民主选举单一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严重滞后;村民自治的动力资源严重匮缺和流失.要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革乡政体制,推进乡级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农民和村干部的政治教育,同时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坚持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进程中的政治参与水平,是广大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仍处于政治边缘化的状态,这很不利于农村政治文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进程中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卞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6):34-40
乡约是宋代兴起、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得到官府鼓励和推行的一种村民自治的教化组织。在徽州,明代乡约建设倡行于嘉靖五年,极盛于明代后期的嘉隆万和清初的康雍乾时期。其组织形式与徽州本地特有的宗族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徽州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明清时期徽州乡约运作与管理十分规范,是同一时期全国乡约发展的典范,祁门《文堂乡约家法》、《岩寺备倭乡约》等乡约出现,标志着徽州乡的发展的成熟与完善,它是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所倡导的法治与德治、礼法合治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发展水平的村庄其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和供给模式,探索了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与村民自治之间的联系,并从社区外和社区内两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中“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10-15
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学者对“贿选”所作的界定存在着缺陷和局限性,本文从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贿选”行为的三个构成要件,并将“贿选”与选举中常见的“拉票”行为、“承诺”行为作了区分。“贿选”的法律规制应当包括选举程序规制、实体法律规制和建立司法救济三个方面,从而构建遏制“贿选”的法律框架;综合治理包括五项措施,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账户的监管,强化村民的民主启蒙和教育,适当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发展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成付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8-26
20 0 1年 ,我国村民自治在抓好村委会选举的同时 ,在促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推进村民自治的整体协调发展方面做了种种努力 ,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于 2 0 0 2年的政策选择 ,一要继续抓好村委会选举 ,提高选举的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二要做好新一轮农村民主建设的准备工作 ;还要改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大力发展基层党内民主 ,用党内民主的积极成果来推动和带动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8.
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自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8-72
《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规定的疏漏,是实践中人们对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认识存在混乱及实践中村民委员会诉讼地位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重新设置《宪法》中的村民自治条款、完善《村组法》的规定,单一化村民委员会的含义,并赋予村民自治体以独立法人资格,是明晰村民委员会法律地位、纠正相关错误认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困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的制度目标是:通过村民的"四个民主"活动,实现转型时期中国农村治理方式的民主化。然而,由于村庄内部的两个行为者———村干部和村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利益冲突,以及二者力量的不对称,致使"四个民主"的发展呈失衡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国家必须作为村庄外部的主要力量监督和保障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对二者的矛盾加以协调,对其他三个民主的实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村规民约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规民约在我国农村多元规范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村规民约应当坚守自己的领地 ,不可盲目重复国家法的内容 ;应当重视规制农村经济建设 ,不可只注重宣讲道德风尚 ;应当注意保护村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不可歧视村民集体之外的社会成员。村规民约的实现离不开制裁措施 ,但是制裁措施必须合法合理。建议明确赋予乡镇政府对村规民约的审查权 ;在执行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发生纠纷时 ,应当允许有关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