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金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1):76-79
东汉建立伊始,匈奴、羌、鲜卑、乌桓、蛮(夷)等少数族就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光武帝在"柔道"思想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少数族,因时因地制宜,施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政策与措施,基本缓和了因民族问题而引起的统治危机.光武帝的民族政策诚为"光武中兴"不可或缺的政策,但也因其偏于保守而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新世纪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五观"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拓展、整合,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这"五观"教育。"五观"教育各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目的,又相互联系、补充,构成完整的体系。提出"五观"教育,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对于推进新世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义重大。在现阶段,应该在深入调查"五观"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和对策研究,以此促进"五观"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优惠政策的坚持和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我国的民族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在微观上,有些相关的、具体的民族政策还有待于完善,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民族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本文提出,在社会转型时期,要坚持和完善民族优惠政策必须走出三个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论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本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2)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大俄罗斯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联邦制国家。联盟成立时,斯大林对南高加索三国采取的简单粗暴做法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强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则导致民族分裂主义的恶性膨胀。名为联邦制实为集权制的政体,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导致产业结构畸形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造成地区封锁,经济矛盾又加剧了民族矛盾,并互相交织,恶性循环,大大加速了联盟的解体。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问题上的乐观估计和民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大偏差,为苏联解体留下隐患。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这些隐患便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5.
评杨增新治新时期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3(1):11-16
杨增新治新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羁縻与牵制政策 ,二是对各民族区别对待 ,三是愚民主义。这些政策内容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杨增新实用主义统治原则支配下的产物。虽然他的民族政策具有保守性、落后性 ,但却又是务实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民族教育政策实践环境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8(1):45-50
民族教育政策实践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既定民族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主客观因素的总和。民族教育政策实践环境影响着民族教育政策系统的运行,制约着既定民族教育政策效益、效果、效率的实现。研究民族教育政策实践环境的构成与特点,分析民族教育政策实践环境对民族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影响,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对于振兴民族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灿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63-66
清朝统一新疆后,因地制宜的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制定了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制度;招抚任用少数民族上层的政策;利用和限制宗教的政策以及民族隔离政策等。这些政策对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新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清朝国家和民族思想的矛盾二重性使得这些政策也隐含着诸多弊端,为后来乃至当代中国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在近代中国,内蒙古的民族问题是中国政府必然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国民党政府在某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曾调整某些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但是,从总体而言,国民党政府的羁縻、笼络的办法和强迫同化政策加深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纠纷和隔阂。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9.
论左宗棠、刘锦棠在新疆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宗棠、刘锦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及收复新疆后,实施了一系列积极而又成功的民族政策,不仅有利于西征军歼灭侵略者,收复新疆,而且也利于战后新疆各族人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新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新疆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与新疆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与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贤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23(1):65-74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它关系着国家的统一、稳定 ,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古代进入封建社会的各民族政权 ,最终皆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在确定国家政治体制及民族政策时 ,无不以儒家思想为依据 ,特别是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政权 ,大都采用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 ,在大力推进政治儒学化的过程中 ,不断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化进程 ,这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同时也延续和保存了儒学传统 ,使中国数千年来始终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