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19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周珂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6)
由自然地理特点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原生环境问题相结合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我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抓生态环境保护,而且要抓生态环境建设,要培育脆弱的原生环境并使历史遗留的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平衡恢复过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立法转型滞后、执法行政主导局限性、司法功能偏差、守法观念淡漠、法律监督力度不够。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着力于立法实现跨越式转型、执法与司法逐步重整、建立环境区分所有权、发挥党领导下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
略论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守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5):90-98
经济法学界对行为理论的天空一直是比较薄弱的,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文基于经济法界有关行为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专门的“调制行为”概念,探讨了调制行为的地位和构成要件,着重分析了调制行为的重要性和合法性,以及与经济法职能的内在联系、效力等问题,从而揭示其对于解决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庆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参照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状况,认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制定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夏循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4):439-443
当前立法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农民权利缺乏保护、法律难以得到普遍认同、法律形式上的西方化、法律外在于乡土社会、法律法规呈现明显漏洞等,造成了法律进入农村的困难.农村法制建设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法律必须赋予农民同等的权利,必须尊重传统文化,必须得到人们内心的接受.立法要关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同质,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法条.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 ,指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71-77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对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过高;行政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高;行政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过高,这主要是由财政的实际规模庞大、政府机构不断膨胀、供养人数不断上升、腐败现象不断增加行政成本等现象表现出来的.造成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行为的负面效应、正确的行政观念的缺失、行政结构的不合理、行政制度的不完善和行政决策的不科学.降低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是: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规范政府财政的开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与推行电子政务等. 相似文献
7.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华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113-123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法制建设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重视规范诚信友爱行为,充分体现对创新与创造行为的保护,维护好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权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公民履行的、确保公民最低经济生活(基本生活) 的一种社会责任, 也是社会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稳定功能。笔者对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 提出了法律化、社会化和社区化的主张, 并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卫生等方面, 及农村社会的变革等角度进行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入手 ,叙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在世界各主要国家以及我国的发展概况 ,强调了这一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并对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项目、范围、筹资途径、管理、立法等作了初步的法律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加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法制"在我国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曲折的历程.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法规体系,但还很不完善.我国法制建设和民族工作新的形势对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因此,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加强立法、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推进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