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传统的生态观与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才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民众 ,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生态观念。其崇尚自然、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生活节制等观念 ,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 ,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学视野中的狼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与狼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写狼崇狼的出版物,掀起了一股探索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生态文学热潮。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这股狼文化现象,尽管有不少人为夸饰的成分,但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们既定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预示着文学在生态观念的影响下将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怀念狼》和《狼图腾》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对狼文化、狼形象、狼书写所作的探索,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国生态文学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为文学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及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协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态观念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觐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5
传统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这种理论树立了有限物质资源通过循环可以无限地被利用的观念,也为环境的持续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近年来环境持续恶化,土地、水源、森林等资源也正在被耗尽,于是传统生态理论与客观环境持续性恶化的现实脱节.面对这种现实状况,生态学的理论模式正由物质循环模式转换为前进变化的螺旋发展模式.生态观念也由生态平衡稳定观念转变为持续变动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自然生态观的重新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2):46-50
文章指出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生态观.而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生态观走人了误区从敬畏自然到人定胜天;由满足与自给自足向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短期行为.因此,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应倡导环境意识,树立人类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5.
陈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91-95
从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发展阶段和主要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对现有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对未来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方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名字与生态观念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蒙古族名字中,除了含有希望孩子们前途远大、健康成长等美好祝愿以外,还具有朴实无华、自然纯真、与自然生态紧密相关等特点。本文仅从蒙古族名字中蕴含的崇敬自然观、善恶观及保护生态环境观入手,解读蒙古族名字与其自然生态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哈尼族生态观的特色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传统文化中,在居住空间的选择、传统的梯田农耕和宗教祭祀活动等方面都有一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和实践。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对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迁,对这些生态观念和实践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颖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5-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观念,如自然观、系统观、保护观、科学观和宗教观等。先民们对自然的看法以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为主,提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产生了系统的生态观念,在此基础上,先民主张实行生态保护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生态科学观及实践是其重要的表现。此外,生态观念在文化中还有一个显著的体现,即生态宗教观念。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和促进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子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5):129-135
汉赋作品中有反映当时生态环境的内容,也从特殊角度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态观念的闪光点。汉赋中有关汉代生态史的诸多信息,以及其中体现的当时一定社会层次生态观念中的理性成分,都是值得汉史研究者和关心汉代历史文化的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观念、生态文化、生态伦理、生态平衡、生态 环境、生态经济……近几年来,这些和“生态”相连 的字眼,频繁地在学者笔下、各类媒体飞舞,在人们 唇间、心田跳动;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生 态园区……各地区、各单位生态建设规划竞相出 台;生态方面书籍、网站、团体不断涌现;保护生态的 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感人行为层出不穷…… 这一切表明,国人的生态意识在悄然觉醒,在认 真倾听大自然的心音,在着力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向双方和谐的方向迈进。 当然,目前和“和谐”的标准、状态距离还相当 远,不和谐的问题、矛盾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