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他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设组成,即(1)习得和学习区分假设;(2)自然顺序假设;(3)监控假设;(4)输入假设;(5)情感过滤假设。虽然克拉申的理论的个别部分有极端化的一面,但它可能是现有的最全面的、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推动我国广大外语工作者更深入地探索外语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增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课题。它对提高第二语言的教学水平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理论创建、研究侧面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各种流派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指出这一领域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尚悬而未决,仍然有待人们去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德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109-112
第二语言心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流派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并对这些理论在外语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臻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92-94
简述了中介语产生的原因 ,认为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同时 ,要利用各种手段 ,减少中介语的产生 ,以便更好地搞好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模糊容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大青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03-305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 ,英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心理因素的困扰 ,特别是模糊容忍程度的高低往往能决定学习的最终效果。传统的观点认为模糊是指对词和句产生两种以上的不同理解 ,它阻碍学习者的正确学习 ;而认知心理学家却指出 ,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从模糊到确定的逐步递进的过程 ,对模糊的容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标志着认知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 ,在具体分析英语学习者的认知学习风格、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自我关注等因素的基础上 ,对模糊容忍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结合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对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模糊容忍性的各种变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 ,要充分考虑模糊容忍性的平衡关系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外语课堂中的焦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语言习得中,焦虑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理论学家都认为焦虑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尽管理论学家和语言学家对焦虑的划分不一,且其表现形式多样,但大量的研究都表明,焦虑对语言学习有着负面的影响。在国外,焦虑研究受到相当重视;在中国,尽管焦虑在英语学习者中比较普遍,焦虑研究仍被忽视。笔者在教学及考试中屡屡发现不少学生高度焦虑(如声音发颤等现象)。这种紧张必将影响学生们的外语学习成绩,值得语言教师和外语研究人员的关注。文章综述国外外语课堂中焦虑研究的发展、外语习得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为中国语言教师和外语研究人员研究焦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儿童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兴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127-129
本文对语言学发展史上两种比较有影响的语言习得理论-"刺激-反应"论和"内在"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作者认为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基本上在5岁左右完成,而第二语言的习得可以说没有最佳的时期,只能说儿童最早可以从几岁(本文认为5岁左右)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同时,也阐述了儿童第二语言习得中采用的一些常用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默会知识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茂庆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98-300
把默会知识概念引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指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具有丰富的默会成分;默会知识和第二语言在语用学上的运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渗透到第二语言习得的每一个环节,并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自我管理、与他人的互动和任务管理;同时,默会知识具有文化差异和个人差异。认为学习者不应满足于明确知识的学习和独立学习,还应该充分发展和运用默会知识,吸收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材料,调动各种人和物的因素,为自己创造最佳的语言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9.
语言输入的类型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曼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外语教学研究者对其认识不够,有的甚至产生误解。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语言输入的类型(包括教学语言、中介语、外国式语言)及各自的特点,指出可理解性是有效语言输入的共同特点,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移入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仓兰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通过分析文化移入和中介语言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及他们的发展过程、相互关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教学与文化适应的关系,说明语言知识与文化移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并通过示例探讨了如何在对高段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