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需要是人的行动的内在动力,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精神需要作为大学生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以精神需要为切入点,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并加以合理满足和引导,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三贴近”,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道德需要的文化心理基础;从中国现实生活的角度,窥探道德沦丧与道德回归的原因,从而得出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虽然存在困惑,但道德需要仍根植于人的社会本性之中的事实,最终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改普通的“你必须”为“你意欲”。 相似文献
3.
正新时期如果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想顺利的开展、发挥良好的作用,就需要对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完善,其中立足"以人为本"思想是必须要做的。一个企业要正确的发展,都是要依赖与整个企业所有人都齐心协力,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顺利向前发展的,那么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凝聚整个企业所有建设者的有效手段,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起到的作用还很多,可是都离不开"以人为本",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以人为 相似文献
4.
正幸福是什么?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感到很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感觉很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满足了就感觉很幸福。从理论上讲,幸福是人们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什么是幸福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幸福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定位在人的情感上,体现出教育对人的关照,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培养能够发现幸福、创造幸 相似文献
5.
精神需要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本文从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入手,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并加以科学引导、调控和提升,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三贴近”,体现人文关怀,提升精神境界,并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从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的问题,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相互协作行为,这种协作是基于资源互补、人力互补以及技术互补等方面的内容之上的,这种互补也是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必然。正由于此,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即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文化理解的需要。当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的全球化后,文化的全球化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感受不同的文化、满足精神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本身,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杨一鸣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2):54-56,64
针对以往精神文明建设动力讨论中的片面性 ,本文提出应当重视精神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在分析精神需要特征的基础上 ,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向度上 ,对精神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讨论 ,进而认为当前应当从关注现实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开掘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动力源泉。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待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9.
王永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7-79
根据班都拉的动机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 ,分析其精神需要 ,提出外语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具体的操作模式以及外语课堂组织原则、课堂教学方法。强调外语教学中通过满足学生精神需要提高自我效能感 ,加之科学的强化行为 ,达到应试与素质教育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需要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转型是建立在经济转型基础上的涵盖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一场综合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时代.但我们也需清醒地看到,在这一宏伟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从精神层面看,社会转型震撼着我们精神存在的基础,冲击着精神生活的秩序,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要的危机.显然,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仔细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需要理论出发,通过对精神需要问题及其成因的深入剖析,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