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贵清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89-92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的研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翻译过程、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译作与原作和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译者与原作者和读者的主体间性关系四个方面,论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目的在于深化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2.
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永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68-73
翻译主体性研究摒弃见物不见人的研究模式,重点研究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意识和翻译主体性,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以人为本,因此可将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应用于翻译主体性研究。通过尝试,我们看到翻译是交际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还是语言文化交流和译入方语言文化建构过程。不同过程有不同的翻译主体。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作者的创作意识、译者的认知意识和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操纵意识、读者的接受意识。对翻译主体和翻译主体意识的研究,汇成翻译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翻译主体角度谈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是显而易见且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诗歌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通过对英汉诗歌翻译个案的分析,从翻译主体角度探讨和阐释了诗歌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读者的创造性叛逆等若干问题,以期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志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84-88
译者是双语转换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对原作精神的把握和全面考虑译文读者群素质两个方面。译者既要充分调动预存信息 ,利用一切手段 ,力求进入原作者的思想 ,又要顾及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 ,提高译文的社会价值。译者主体意识能否正确发挥 ,是翻译成败的关键 ,也是翻译活动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论译者的主体地位与竞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2):133-136
翻译从古至今在人类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流、国际的一体化。译者作为主要贡献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最早的观点认为,译者是奴仆,是为翻译而服务的。而近代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即译者的竞胜意识。本文简单阐述了翻译理论,并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竞胜意识加以讨论,说明翻译是客体认知过程和主体竞胜意识统一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视角下广告翻译的心理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健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18-221
针对接受美学应用于分析广告文本翻译问题。从主体间性、创造性叛逆和视域融合3个角度来阐释,分析表明,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凸显符合翻译思维活动规律,有利于解释广告翻译过程中的作者、译者和受众之间的心理认同现象。 相似文献
7.
阐释学方法论关照下的翻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阐释学发展的历史,解释了现代阐释学中"前理解"、"视域融合"、"偏见"等基本原理的内涵,最后从翻译的主体研究、客体研究、权力话语、翻译标准等四个方面的讨论了现代阐释学对翻译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翻译“创造性叛逆”:一种深度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翻译忠实标准强调理想化的忠实而轻视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认为创造性叛逆是对忠实标准的背叛,忠实和创造性叛逆是对立的。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论证了创造性叛逆忠实于翻译主体(即作者、译者和读者),忠实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忠实于翻译自身的发展,从而得出结论:创造性叛逆不仅不是对忠实标准的背叛,反而是深度的忠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翻译领域的主体间性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广告翻译过程中,从译前准备阶段到原文本理解、研读阶段,再到原文本阐释、译文形成阶段,译者与翻译发起者、原文作者以及译文读者等各主体之间需要以"理性交往"为原则,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译者主体更要自觉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各主体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翻译的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译者和读者均为翻译主体,都在积极地参与翻译活动,译本实际上是他们共同创造的结晶。由于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作者和读者主体性的制约,主体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为了确保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应该从主体性研究走向主体间性研究,通过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平等对话,达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