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富阳实例看浙江富裕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97年浙江富阳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分析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三个育龄妇女群体在初婚年龄、生育数量、性别偏好三方面的差异,以观察现阶段浙江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转变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农村育龄妇女流动的人口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贵忠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5(2):35-37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育龄妇女向城市流动的现象,阐述了这种流动对生育观转变、婚姻质量改善和人口经济结构变革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族人口生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1):42-45
文章依据人口普查数据,对土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孩次别生育率、低年龄生育率及人口再生产率进行了考察。认为土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尽管有较快下降,但仍然存在较为普遍的多育和早育现象。为此,应当从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及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入手,促使土族人口的生育模式趋于优异化。 相似文献
4.
宣州市467名具备生育二孩条件的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1):37-41
针对近年来各地出现的已拿到二孩生育指标的育龄妇女放弃或推迟生育二孩的现象,通过对宣州市农村具备生育二孩条件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和需求:青海省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晓华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3):34-37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931名育龄妇女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族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的现状、知识的来源和需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州市314名农村育龄妇女放弃申请生育二孩原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州市农村放弃申请生育二孩妇女的生育意愿、经济与工作情况、及她们的生殖健康和环境因素等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生育意愿转变及经济、工作状况是放弃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而家庭环境及生殖健康等因素对是否放弃申请二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分析——以江苏6县市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6县市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调查数据,从三个维度——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文化(观念)——描述和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来,我国当代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逐步减少,男孩偏好也趋于减弱。研究还发现,人们的生育意愿受到城乡二元化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程度正在逐步减小,而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育观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生育水平下重庆市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调查数据,对重庆市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进行构成分析,并从城乡、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生育状况等方面对其生育意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4个,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较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10.
一、“十一五”人口预测“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是在相关的人口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人口预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文献研究、专题访谈、实地调查和观察等研究手段。以2000年镇江市的“五普”数据为基础。对镇江市近年来的新婚妇女的生育意愿调查和以镇江市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为参照。并结合统计年鉴和其它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进行相关的预测。通过预测的人口相关资料规划出“十一五”镇江市人口总量、人口性别比、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各类人口的分布等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