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治时期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以及基于此的对华政策,奠定了整个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和政策的基调.这种认识和政策并非从一开始就固定不变的,也并非自始至终都呈现为单轴的状态.各个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试图从各自的中国经验和中国观察以及各自的思想背景出发,对近代中国做出各自不同的阐释.就国际关系的社会思潮而言,在明治中期大致形成的既彼此乖离而又相互交错叠合的亚洲主义和"脱亚论"是最主要的两种主流意识或社会倾向.亚洲主义代表人物荒尾精的言行体现了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以及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推行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海外扩张政策。青年时期的荒尾精承袭"征韩侵华"思想,提出"兴亚主义"与"宇内统一论",竭力为日本政府的海外扩张政策张目。潜入中国后,荒尾精在湖北汉口设立乐善堂,大量招募日本"志士"与浪人从事情报搜集与经济渗透活动。汉口乐善堂的建立与发展得到了日本军政商界的支持,使之成为盘踞华中地区的日本间谍核心机构。荒尾精的思想与言行是明治时期日本对华认识和政策的一个侧面,其"兴亚主义"和"宇内统一论"思想在当时日本具有一定影响力,但质而言之,不能改变其侵略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