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宗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新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宗盟”并非普通的宗族联盟,而是周天子为了构筑天下一统的宗法等级秩序,以宗法制为范式,以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为对象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姬姓宗法制组织原则的扩大。“宗盟”是血缘、宗族社会组织形式不断扩展和完善的产物,也是周人面临克殷践奄后的社会、政治新问题,借鉴以往分封教训的积极创举。“赐姓、胙土、命氏”是其形成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异姓为后”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周族酒信与《诗经》酒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伟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35-40
作为周族重要的意识形态——天命观 ,支配着周代饮酒道德修养及祭祀、祈福等酒事信仰活动 ,而大量表现周人祈获、祈寿、祈福等酒事信仰活动的酒诗 ,反映了酒在周人信仰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及宗教意识 ,从而表现出周代酒诗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齐洲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尚书·尧典》所载诗言志作为原始乐教的一部分,表现为巫史占卜祭祀过程的祷辞告语,指向神明昭告,其源甚古。尽管它只是宗教观念的一部分,却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自周公制礼作乐后,诗与世俗政教和文化制度紧密结合。献诗和采诗制度使诗成为表达宗族情绪和沟通政治情感的工具,完成了从神明昭告向天子听政的转变。而进入体制内的诗与乐配合,制度规范和仪式规则赋予诗乐以意义和价值。不过,此时诗并未脱离礼乐而独立,单纯的文学观念也未能产生;诗所陈之志虽指向世俗政治伦理秩序,却仍然受制于乐而服务于礼。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赋诗言志以摆脱乐教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独立言志功能;一是通过礼、仪之辨以摆脱典礼仪式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内在意义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春秋诗教传统,为诗的观念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也使诗进入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西周"徕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陆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4)
2003年初,陕西省眉县出土了一批共27件西周青铜器,每一件都铸有铭文,器上记载了“单徕”及其家族史事,铭文数量之大,问题涉及面之广,为多年来所罕见。四十二年、四十三年徕鼎上,纪年、月、“月相”、干支纪日完备,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最重要的相关发现之一,也是对工程阶段性结果的检验和挑战;徕盘所记西周王世系统之完整,为西周文物中仅见。“徕器”将在三代学术研究中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再版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家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1):30-36
本文是为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马曜教授<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再版的序言,认为该书充分利用民族学资料与历史文献紧密结合,将傣族社会封建领主经济与三千多年前西周社会的封建领主经济作了比较研究,并结合经典作家有关东方社会形态的有关论述,对我国历史上的井田制与农村公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经·关雎》篇主旨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礼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4):42-46
作为《诗经》之首的《关雎》篇,历来为治《诗》者所重视.封建时代均解说其主旨为赞美“后妃之德”,但这一解说在现代颇遭非难.认为其系封建道德说教,故多不采信.本文从考察周初进一步强化父权制,扫荡母权制遗风,以建立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内容的宗法制度入手,结合历来对《关雎》文本训释的辨析,认为美“后妃之德”实为《关雎》篇主旨之正解,它深刻反映了殷周交替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武王伐纣相关文献再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王伐纣年代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人们很重视现代天文学研究将提供的数值。从相关古代文献的分析、整合 ,依其协洽程度来确认某些可信的要素 ,筛汰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以此作为现代天文学介入此课题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结合多学科研究 ,“武王伐纣”之年有可能获得确认 相似文献
8.
论西周的荒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64-67
西周是荒政制度的形成时期,在《周礼》中已经把“荒政十有二纪”作为“聚万民”的手段,提高到“政令”之首的重要地位。“敬天保民”是荒政的理论基础。《周礼》中的“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奠定了后世荒政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论西周王朝中的齐太公后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4)
史籍中关于周公、召公以一子就封,另有子"世为王臣"的史实比较明确,但对于同为开国重臣姜太公是否有子"世为王臣"则文献无征.通过近来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师钟、师鼎、即簋、师臾钟铭文考求其世系可知:姜太公确有两子世为太师,留侍王室,同周公、召公家族情形相似.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为章丘文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强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3):47-48
从文本的内证来看,《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不可能为丁耀亢、蒲松龄及贾凫西,从《醒世姻缘传》大量描写明水(今属山东章丘)的风情和狄希陈的儿子取名“狄开先”来看,西周生当为章丘人,比较崇拜李开先,而李开先为明代章丘名人。因此《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为“章丘文士”说有很大的道理。袁枚《新齐谐》有一则故事与《醒世姻缘传》完全相同,考察这些故事对探究小说的成书年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