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6篇 |
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324篇 |
理论方法论 | 41篇 |
综合类 | 571篇 |
社会学 | 24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线性复杂系统视阈下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董晓丽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6)
在认识论视阈下挖掘柏拉图哲学中蕴涵的人类生存有限性与如何超越有限性的思想给我们新的智慧启迪。柏拉图认为,受肉体束缚的人的灵魂虽不能把握本真的存在而获得真正的知识,但人以基于"自知其无知"的爱智精神及充满逻各斯色彩的哲学问答法实现着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在超越路途中人不断地反思其生存现实性,以此确定什么是可超越的与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3.
郭传梅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93-97
关于十七年文学,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都不免失之简单,而应尽可能重返文学现场,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以客观、理性的审视。作为“为工农兵”的“新的人民的文艺”,其文学思潮在规范与质疑中交替演进,创作主体具有认同与焦虑的心态特点,文学作品则主要有建构与超越这两大叙事类型,总体上体现了对“工农兵”文艺的建构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张长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5-108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学叙事上的特征,具体体现为对北美新移民生存压力、语言隔阂、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的演绎。在如何摆脱与超越弱者身份的叙事方式方面,北美新移民作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这里面既有曹桂林、周励等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对自我弱者身份的带有夸饰性的想象超越,也有如阎真、少君等用"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述将"弱者"身份的无形化解,更有严歌苓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弱势对强势的慷慨的宽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很快,法律体系也不断完善,但是我们很多的法律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法律背后的文化观念、思想习俗的重视不够。因此,我们的法治建设必须是继承传统、超越传统的艰难的更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继承是基础,移植是前提,超越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佩鲁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价值为尺度、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佩鲁的"新发展现"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科学发展现在发展目的、发展模式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了对佩鲁"新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8.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义追求是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从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追求,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性与鸟托邦的困惑,并力图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邓小平的小康社会论为解决这种矛盾确定了现实根据,科学发展观则实现了对这种矛盾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及其哲学信仰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在突破传统唯物主义的实体宇宙本体论的科学主义路向的同时,亦超越了传统唯心主义纯粹先验性的神秘主义路向,从实践本体论的路向上开辟了一条从现实到未来、由实践到理想的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信仰性的全新的哲学本体论,当代人的生存实践尤其缺失这种哲学智慧的引领,故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及其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