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自由化中的政府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最深刻教训是忽视金融体系法律框架的建立和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本文探讨了金融体系稳健运作所必须遵守的市场经济根本原则,分析了市场经济法律框架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有效金融监管的三个必要条件,以及有效金融监管所必需的三大政策工具。本文认为,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和监管资源的充足性,对银行流动性、资本充足性和资产质量的关注,健全的会计规则、公正的资产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以及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这些因素构成审慎监管的最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衍生金融工具是由原生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其价格决定于原生金融工具价格的金融创新形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 ,可以追溯到 1 2世纪 ,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却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产生的。此后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衍生金融工具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 ,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衍生金融工具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发展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 ,金融自由化和由此导致的金融风险的加大是衍生金融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 ;其次 ,金融活动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衍生金融交易的发展 ;第三 ,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革命为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发展衍生金融工具 ,培育金融衍生市场 ,将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金融自由化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儒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3)
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经历坎坷。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推行金融自由化,而在于推行金融自由化的这些国家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金融自由化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基础作为先决条件;此外,对国内金融自由化来说,还需要金融约束的先行完成,而对外部金融自由化来说,还需要外贸自由化和国内金融自由化的先行完成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金融危机反思国际金融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国际金融体系危机,建立于美元霸权上的国际金融体系具有不可持续性并推动了危机的蔓延,增大了危机的破坏性。面临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资金流动监管加强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我国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并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渐进有序地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及中国的金融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自由化在不同的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但从各国的实践看,金融自由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价格自由化,二是业务自由化,三是金融市场自由化,四是资本流动自由化。关于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存有激烈的争论。从理论上说,金融自由化能使发展中国家受益。然而在现实中,金融自由化的危害并不少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因循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思路,先后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影响深远的金融制度变迁现象。中国作为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和法制都还很不完善,金融市场还没有形成充分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金融自由化改革中应当充分权衡制度改革所带来妁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交替关系。在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的过程,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消除金融隐患,打好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利率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三)继续推进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四)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自由化的顺利推进。归根到底,金融自由化应当是资金融通效率和金融监管高效稳健的有机结合,偏重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不利于金融自由化的顺利发展,从而阻碍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美元循环周转机制与金融危机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秀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45-49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频繁发生货币危机,当前更是出现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探讨地区性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必然要审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循环周转机制导致了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这一机制包括在世界范围的美元发行、美元流通和金融自由化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美元发行使美元具有“美元本位制”功能和“世界基础货币”地位;美元流通的结果产生了“美元殖民地”和“劣势货币”;金融自由化是维持美元循环周转机制运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QFII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着开放的机遇和挑战.QFII制度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本币未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开放本国证券市场的一种可靠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种重要策略.本文探讨了QFII制度的四大理论基础:金融全球化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理论以及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针对QFII在中国证券市场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对其投资行为特征以及对境内证券市场的深刻影响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凯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
本文通过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考察,对菲律宾和泰国实施金融改革过程的介绍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金融自由化政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实施条件,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对如何充分发挥金融自由化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济一体化与证券市场联动性——基于相关经验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兼具经济一体化和股市快速发展双重特征的经济体,中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来考察经济一体化与股市联动性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多元G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经济一体化对股市联动性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991至2007的17个年份中,在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下,中国、美国和中国香港三地股市的联动性越来越强,中国证券市场日益溶入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趋同化三个维度对股市联动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融危机与银行体系脆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凤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92-9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金融市场的一些经济体发生的金融动荡呈现了一种现代新型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即货币和银行危机相伴发生。大量研究表明,尽管各国或地区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但任何一个经历了现代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存在不完善的银行体系。这些国家都面临着银行业重构的问题。中国尚未发生显性的银行危机,但是银行业的脆弱性也同样存在,面对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国强化银行业的竞争力比金融自由化本身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