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勤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18
蔡元培并不是一位以写作传记而闻名的文学家,但在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传记作品.在接受启蒙教育和“自由”读书的过程中,他积累了良好的传记写作素养,逐渐形成了对中国传记文化的认同感.随着政治革命、教育革新等活动的展开,他更是积极写作各种人物传记,其中的革命家传和亲友传最具特色.晚年在胡适的影响下用年谱体写作自传.尽管蔡元培的志向并不在传记写作及研究上,此外亦无十分深刻的传记理论见解和非常自觉的现代传记文体意识,但对中国传记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学贯古今,思通过去、现在与未来。他对历史上种种神秘史学主张的尖锐批判,对“理势相契”论和“相天造命”说的深刻阐述,展现了他的史学思想推倒一切的革命精神和破除迷信的理性光彩。 相似文献
3.
正1990年5月18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文瑞担任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彭真为名誉会长。研究会成立后,彭真、马文瑞等老一辈革命家希望办一份宣传延安精神的刊物,从1991年上半年到1993年12月20日,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一本宣传延安精神的刊物终于被批准了。 相似文献
4.
5.
今天,我代表特意从北京赶来的几十个出席这个奠基仪式的女红军后代,利用这个意义非凡的机会,来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和祝贺!我们的敬意来自心底。我们的祝贺,同样也来自心底。因为我们不仅代表我们自己,而且也代表了那些没有机会来到现场的红军后代们,更是代表了我们英雄的红军母亲。她们当中,许多人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们并没有走远。因为她们对延安,对她们曾经挥洒青春, 相似文献
6.
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所具有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多年来已为学术界所高度评价,也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了准确的历史定位,即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这是对辛亥革命的一个新的评价。我在这里仅就辛亥革命的当代意义简要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19世纪后期,世界革命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俄、中两个封建专制大国,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地,都处于革命前夜.列宁和孙中山,虽然经历不同,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本国革命事业杰出的领导人.在革命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辛亥革命鼓舞了俄国革命,在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了革命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可以说,列宁与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80多年前,我们党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播下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火种。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是辛亥革命胜利的地方,是光荣的城市。这里长眠着许多辛亥志士.也安居着许多辛亥后人。在钟山脚下。在长江之畔.他们脚踏实地,用辛亥革命精神感召成长中的—代代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