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9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从全球性现代化的视野观察中国现代化道路,通过在湖北西部(鄂西南、鄂西北)、渝东南、贵州(六盘水、遵义、黔东北等)等地烟草行业综合体建设进行调查,对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产业融合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从“战略”提升为“道路”,表明中国式“两条腿走路”的三农现代化道路认知正式成形,乡村振兴道路在本质上讲是“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走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政府是“主导”、乡村是“主场”、就地现代化是“主道”、产业融合发展是“主业”、内生发展是“主流”、三农工作队伍是“主体”、城乡等值发展是“主向”,再从土地流转关系、政策法规、主导产业培育、共享经济平台建设等方面,培育和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产业融合工程。  相似文献   
3.
借助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在解释网络扶贫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扶贫的实践特色。研究发现,网络扶贫能够推动扶贫思维的深层变革:从单向思维到互联网思维;助力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从主观判断到科学界定;促进扶贫动力的内外融通:从外源救济到内生崛起;推进扶贫主体的系统升级:从单一分离到通力合作;优化扶贫路径的实践切入:从共性举措到个性特色;保障扶贫效果的稳定有序:从短期快速到长期持续。因此,在网络扶贫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提升网络扶贫主体的人力资本、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注重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推进网络公益扶贫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于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目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脱贫攻坚战略解决的是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相对贫困,二者衔接相互构建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同时,两大战略在目标、主体、内容和措施方面兼具相似性和差异性,故二者衔接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而政策衔接的目标要求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巩固脱贫成效;由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过渡;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政策衔接的重点主要在于产业、生态、文化、保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从脱贫攻坚的具体政策过渡到乡村振兴总要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业现代化成为政界和学界的普遍共识,但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并不是一种理论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践、操作性问题,其政策期待与实践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在新的理论引领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活动。本文围绕农业现代化的政策表达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探讨从资本下乡到家庭农场过程中的发展困境与实践趋向,梳理理论逻辑下的共识与纷争,挖掘实践操作过程中逻辑起点与推进动力,并从农民角度对当前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理论和经验做出批判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李昌平 《决策》2012,(10):96
李昌平最近又写了一本书,叫《再向总理说实话》。10年前,他曾出过一本《我向总理说实话》。那之前,他是"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在任期间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激愤痛陈三农问题,那封信开头所写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当时对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三农"重视程度的日趋提升,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论“三农”问题治理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逐渐短缺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衰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瓦解,粮食安全危机凸现;而二元体制的泛化也阻碍了农民的城市化,形成庞大的伪城市化人群,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只有尽快转变以堵为目标的"三农"问题治理旧思维,进行深刻的农地制度改革,才能实现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的城市化成本,减少伪城市化人口,缓解国家粮食安全危机与社会稳定危机,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并分析“三农”问题笔者对山东省胶南市的农民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维权问题以及增收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城乡统筹意味着城与乡之间缩小差距,变二元化结构为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了"四化互动"的概念,强调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伴随我国城镇化战略而迅速发展,是城市乡村统筹发展中期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重要形式。文章通过对成都市新型农村社区属性和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其规划建设、社区构成、产业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分析了形成社会风险的原因和三种影响因素,提出了化解风险进一步放大、扩散的演化路径,并针对溯源和容错两种防范风险形成给出了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及建议,对都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