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68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管理学   2722篇
劳动科学   304篇
民族学   286篇
人才学   1103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2840篇
理论方法论   1367篇
综合类   13130篇
社会学   4789篇
统计学   3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903篇
  2015年   1116篇
  2014年   2405篇
  2013年   1899篇
  2012年   2303篇
  2011年   2644篇
  2010年   2215篇
  2009年   2202篇
  2008年   2308篇
  2007年   1333篇
  2006年   1008篇
  2005年   876篇
  2004年   672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网络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目前国内高校利用超星、中国大学MOOC平台、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已非常普遍.通过对湖南工程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进行抽样调查,从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学生接受度、学习情况、学习效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总结网络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网络教学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数字孪生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孪生是近年来从概念提出到实践应用快速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在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信息世界实时互动沟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将深刻变革世界,也必将深远塑造人本身,亟需在哲学层面对其本质、优势及其局限性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数字孪生是有"限定"的实在和人类意志的外化,是主体认识世界的思维和实践工具;数字孪生在提升人的认知能力、应对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扩展人类经验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在其思维模式、具有强计算主义倾向以及可能形成数字"座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2020年7月,我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中高职贯通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活动与文案策划。回想起毕业前求职时,我参加了校内外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和面试,最终才获得了现在的工作机会。在求职过程中,我走了不少"弯路",有挫折、有惊喜,也收获了很多。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趋势日益凸显。人工智能扩充了教师认知,改善了教学过程、课堂管理以及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生态,为增进教师辅助性知识、提升教师课堂互动力、增强教师教学监控力以及提高教师校本教研力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人工智能也对教师固有的角色观、知识观与能力观发起了挑战,并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角色转型,不断提升跨界融合能力与智能素养。为促进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发展,国家应在政策扶持与制度建设中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固保障,学校应在设施完善与校方鼓励中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良环境,教师也应在知识重组、能力提升与自我重塑中积累自主发展的资本。  相似文献   
5.
药学专业属于应用性学科,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分析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药学专业改革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举措为例,系统阐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内容体系及保障措施等,旨在为同类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创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几乎与西方哲学被用于理解中国哲学的同时,中国学者便对西方哲学应用状况及其效果给予了密切关注和理性评估。针对西方哲学被用于理解中国哲学发生的意涵误读、价值肢解、话语垄断等现象,中国学者提出了回到中国文化的知识系统、义理系统、价值系统理解中国哲学的主张。此主张成为20世纪多数中国学者的解释根据和研究方法,从而在解释方法与价值立场两方面有效地回应了以西方哲学理解中国哲学的学术思潮。此主张即所谓"自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的发生与形成,不仅表明中国学者对以西方哲学方法理解中国哲学的行为自始至终都保持了观念上的警惕,而且表明中国哲学的内容、特质和精神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并因此成为有效消化、吸收西方哲学的重要途径。由于"自我认知范式"为"西方哲学用于理解中国哲学的实践与结果"所"逼"而生,因而不能不表现出论据的同一性、视域的狭隘性、结论的非确定性、价值的唯我性等限制,此即提示我们在坚持、发扬"自我认知范式"的同时,也必须努力突破这些限制,以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