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0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2016篇
劳动科学   88篇
民族学   318篇
人才学   485篇
人口学   100篇
丛书文集   293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968篇
综合类   5975篇
社会学   2482篇
统计学   4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1107篇
  2013年   917篇
  2012年   1208篇
  2011年   1436篇
  2010年   1554篇
  2009年   1307篇
  2008年   1741篇
  2007年   1273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评价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会议深刻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现实的演化使"世界国家终将实现"这一终极论断遭受重大挑战。该文试图借助集体认同和集体身份等概念来讨论世界国家无法形成,认为认同的形成机制是有限的互动,在微观层面上限制了世界范围内集体认同的形成;情感因素带来的群际内偏私、群际间积极区分和外群体偏见,则在宏观层面上限制了集体身份的边界,世界范围的集体认同和集体身份的无法建立使世界国家无法形成。从现实意义来看,一种相信西方自由主义能够产生世界性国家的幻想得以被击碎;从理论意义来看,该文重新理解了集体认同的形成机制,重新界定了集体身份的内涵与边界,并将社会心理学的成果引入集体身份效用范围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观念论常常被指控对世界之存在持笛卡尔式的怀疑论立场,学界对这一指控的回应大多诉诸超越论观念论与实在论的相容性。然而这种回应策略不仅不必要,而且违反了现象学的无前提性原则。根据纯粹意识的本质规定所设想的“取消世界”的可能性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设想性,现时在思的意识通过一致性经验实际地排除了这种可能性,确证了世界的现实存在。实行着现时意识的超越论自我的事实,不是实在世界中的经验事实,也非绝对观念论的精神实体,而是一种在超越论构造中显现出来的,先于自然与精神、实在与观念之分的原事实,先于一切现象之分的原现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0-191之中国化实践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消除中国传统个体弱创造之异化问题,也在于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个体的创造经验,提炼出“个体化理解世界之创造”[1]的观念。中国现代个体在追求文化的自我实现过程里,从自身感性生命经验与文化性生存体验的矛盾张力中洞见自我“个体化理解世界”的独特问题,以之实现对儒道文化的批判改造,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个体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促发中国现代个体文化哲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6.
国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与国际环境法的软弱性密切相关。反措施虽然在去国际环境法的软弱性方面意义重大,但很少被采用。究其根源有二:一是反措施作为国际环境法强制保障存在一些法理困惑,如反措施实施主体困惑,但从法理上来分析这些困惑都不成问题;二是反措施本身除了存在一些传统的问题,如弱国实施困难、大国滥用、缺乏制约等等,还存在一些因为国际环境法的软法性导致的义务空洞问题和义务弹性问题。但只要尽快使《国家责任条款草案》变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家责任公约》,并尽快缔结《世界环境公约》使国际环境义务硬化,消灭环境义务的弹性,构建强大强制保障体系,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国要充分利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推动国际环境立法和反措施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反措施手段来应对国际环境违法行为,保护本国的国际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是一个颇具雄心却需审查的命题。这一命题特指在"中国"国家范围内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其隐含的意思是中国的相关研究是置身"世"外的。其实,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处在"世界"之中。不过,相关研究获得的世界承认非常有限,与"世界"有隔绝之感。只要以"一个学术圈、一个价值世界、一个思想市场、一个评价标准、一个实践指向"为标准,便可以衡量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是否成功走出自闭、置身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生活世界"研究对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个体共同文化生活背景的互动及实践场域,"生活世界"具有先验性、实践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它可以通过铸就惯习、内省文化和净化理念等方式,使工人呈现出一种"尽心、负责"、"多元化视角"以及"善于坚守"等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世界"也易出现工人工匠精神未顺利实现障碍,原因与现代化术语垄断、工厂被视为一种替代生活方式以及人的理念异化等社会不良现象存在有关.要解决以上问题,形成新的分析视角,必须从建立更丰富实践理论体系、树立更正确社会分析目标和形成更浓厚"地方性知识"氛围等方面入手.由此,工匠精神才能得到更好培育,其分析路径也才能得到更进一步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