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25篇
  免费   4809篇
  国内免费   546篇
管理学   26384篇
劳动科学   2298篇
民族学   5035篇
人才学   5026篇
人口学   2138篇
丛书文集   42845篇
教育普及   5篇
理论方法论   11301篇
综合类   74414篇
社会学   19720篇
统计学   6614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2110篇
  2022年   1442篇
  2021年   2128篇
  2020年   2761篇
  2019年   2813篇
  2018年   1317篇
  2017年   2248篇
  2016年   3346篇
  2015年   5215篇
  2014年   12910篇
  2013年   10877篇
  2012年   13209篇
  2011年   15177篇
  2010年   13765篇
  2009年   13956篇
  2008年   16799篇
  2007年   11677篇
  2006年   10613篇
  2005年   10471篇
  2004年   8801篇
  2003年   7897篇
  2002年   7311篇
  2001年   6778篇
  2000年   5183篇
  1999年   1861篇
  1998年   1235篇
  1997年   913篇
  1996年   734篇
  1995年   450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来华留学生规模庞大,身份特殊,本身既需要了解中国故事同时也应该是"转播"中国故事的有力抓手.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在内容层面应保证丰富性、导向性、个性化与生活化,在方式层面应结合"转播"的根本目的,根据主体性教育理念,依次设置聆听中国故事、体验中国故事和讲述中国故事三个环节,以便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人的“日本论”“日本观”和“日本研究”,合起来可以统称为“日本学”。中国的日本学与作为研究对象的日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历史观的相左与审美观的相济”,这是理解中国日本学的关键。日本古代史最早由中国记载表述,而与后来日本人自己的历史观多有差异;近世以后,中日两国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也有不同的记述与判断,到了近现代,日本史领域更有针锋相对的史观冲突。从晚清的黄遵宪到现代的戴季陶、周作人,中国的日本学形成了历史观与审美观的双重视角,或者说“历史的”与“美学的”两个向度,即历史观上坚持中国立场,审美观上则能见出其东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底蕴,并予以积极的评价与认同。这种相左与相济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日本学”的内在张力,推动着日本学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4.
探讨贸易开放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健康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利用2016—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贸易开放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作用。结论显示:贸易开放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为健康”的概率,并显著地降低了流动人口“最近一年患病或身体不适”的概率。其潜在的影响机制在于:贸易开放度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水平、当地污染物排放和当地污染治理能力三个路径影响其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开放度对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会由于流动人口就业身份、接受健康教育状况、家庭成员同住人数和健康基础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建议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精准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逐步取消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壁垒,以进一步发挥贸易开放对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詹奇玮 《社会科学》2022,(6):178-191
慎刑思想滥觞于西周的“明德慎罚”,经过儒法两派的认可和深化,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法律思想。慎刑思想演绎的一系列刑法理念、刑制原则、审理机制和司法伦理,使其成为古代贯彻德法合治原则的典型体现、约束专制严苛统治的有力工具和推动传统法制繁荣的重要动力。慎刑思想伴随传统中华法系的消亡而式微,及至当下沦为域外谦抑理论的本土“注脚”,这既忽略了“谦抑”的本土适应性,也阻碍了“慎刑”的创造性转化。慎刑思想不仅有别于谦抑理念,而且其精神和立场更具辩证性和多样性。对于慎刑思想的正确定位,应当是契合本土文化传统且拥有丰富历史实践的,对于我国刑事法治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优秀传统法律思想。在当代中国提倡慎刑思想,有助于消弭不同刑法观之间的分歧,确立刑法与道德的本土认识,推动刑法参与社会协同治理,强化制度和理论的本土表达,以及深化对司法人员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7.
8.
自嘲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渊源有自的文学题材,具有清晰的纵向发展谱系,在唐宋时期掀起创作的高潮。陆游作为自嘲诗创作的大家,常常借此类诗歌表现对贫困的自谑、衰老的自慰、痴顽的自嗟与功名的自揄,并以卓绝的艺术天赋促进了自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变与某些自嘲传统的突破,将自嘲诗这一题材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陆游自嘲诗的创作成就与当时兴盛的嘲谑风气关联巨大,更与创作主体罢黜赋闲的人生经历以及三教汇通的思想体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物学依循"威尔逊阶梯"的总体思路,运用广义适合度、进化稳定策略、博弈论分析等概念或方法来刻画与界定人性.通过细致分析,基切尔揭示了社会生物学在探求人性过程中犯下的一系列方法论谬误,并在研究结论中混杂了大量迎合新右翼政治立场的阶级偏见、种族偏见与性别偏见.基切尔试图表明,尽管人性在基因制约下有其局限性,但人性依旧可以在这种约束条件下得到重塑与改进.社会生物学对人性固定性的仓促论证,并不足以说服人们放弃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公正与平等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的本质是能够产生个人信息法律关系,信息流是解构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关键,也是个人信息法律关系产生的直接动力.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主流构造分别以信息自决、隐私和人格权益为基础,其中,国家利益成为个人信息法律关系构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三种构造模式分别体现出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国家,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由于利益平衡体现出的幸存者偏差效应,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构造以主体场域信息自治为中心,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