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6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344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演进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中美的互动。从中美建交之初的相关协议,到1991年第一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这一时期的中美互动促进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基本框架的形成。1994年和1996年的两次知识产权谈判,以及2007年在WTO框架下的磋商和裁定,不断推进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的进步。近10年以来,随着中国对WTO规则的熟悉与运用,以及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提升,本轮(2017)301调查所关注的问题逐渐浮现。从宏观上分析,本轮301调查美国对华施以的压力,实质上系中美互动中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构建——>完善——>强化执法——>制度检视"这个循环周期的最后一环,但从化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的角度,这也许是倒逼中国趟过改革深水区的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国内学界对尼克松、福特时期"中美关系解冻及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正常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台湾问题","正常化启动、发展的影响与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部分研究成果多侧重于这个时期政治、经济领域的宏观构建,在文化、意识形态和微观层面上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因此,若能以"决策"的视角并结合新近解密档案来考察整个正常化进程,尼克松、福特时期的中美关系史研究定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资讯ABC     
《老友》2014,(12)
正两访两会彰显中美关系三大特性美国总统奥巴马利用出席北京APEC的机会,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了"马拉松式"的正式和非正式会晤。此次访问距离奥巴马第一任首次访华正好时隔5年,也成就了继去年美国"庄园会晤"之后的第二次习奥会。这两访两会彰显了中美关系脆弱性与坚韧性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互信与互疑并存的三大特性,凸显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了解文化差异,更要了解文化空缺现象背后认知模式的差异及其根源。中美文化中存在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这也是双方认知模式迥异的根源。在对文化空缺进行理论概述的基础上,对中美文化空缺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由此带来的中美认知模式差异。在文化空缺的基础上对中美认知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中美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2月1 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到访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杨洁篪分别会见了克里,外交部长王毅与克里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此访的两个时间点值得关注:一个是"2014",恰逢中美建交35周年;一个是"2月14日",恰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式提出两周年。今年2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到访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杨洁篪分别会见了克里,外交部长王毅与克里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推动了中  相似文献   
6.
弹指一挥间,中美建交35年后的今天,诚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中美两国已从当初的相对隔绝状态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与全球影响愈来愈凸显。  相似文献   
7.
2015—2016年南海地区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南海争端从地区性的领土主权和权益之争向大国间的地区主导权竞争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智库围绕着南海仲裁案、美国的南海利益、中美关系、南海形势发展趋势四个重要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形成了几个试图影响美国南海政策的倾向性意见。通过对美国智库近期南海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美国南海政策的风向和趋势,为南海权益维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相对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议题。这种实力变化的趋势对中美双边关系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中美之间经常爆发的海空事件就深刻地反映了二者实力变化的事实。经济和军事是国家实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判断中美实力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国家实力变化的现实,中美对各自的海洋战略进行了新调整和部署,以便更好地投放和运用国家力量。在此过程中,中美海空力量的接触为海空事件的爆发赋予了深刻的权力政治意涵。另外,观念冲突、秩序之争、规则框架的缺失等都加剧了中美解决海空事件的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9.
《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期间英美两国首脑首次会晤最重要的成果,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英美两国政治同盟的形成,也对后来反法西斯大同盟和联合国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英美两国的战略处境不同,致使所抱的预期目标差距甚大。罗斯福的主要目标是想发表一个能阐述战争目的和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构想的联合宣言,而丘吉尔则期望通过会晤来解决英国当时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然而,作为"求援者"来参会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罗斯福,二人会晤后所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也主要体现了罗斯福的思想和意志。重温这次英美首脑会晤以及《大西洋宪章》在战后所产生的作用,对当下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美关系视角完整地理解旧金山对日媾和中的涉南海岛礁问题应包括三个部分。美国在预备文件中对于南海岛礁主权归属的建议折射出其二战后对华的早期态度。之后,中美关系逐渐从盟友走向敌对。而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从草案到最终文本的签署过程中可以发现,美国对南海岛礁的立场已明显偏离早期的预备文件。对于旧金山会议后所形成的旧金山体制应采取一种宽泛的理解,其联盟缔结构成了理解当前美国对南海岛礁主权归属态度的第三方影响因素。旧金山对日媾和全过程并非是南海岛礁主权争议的诱因,却无疑是南海问题影响加剧的重要干预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