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7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现代性” 问题的讨论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而理应引起当代学界的重视。分析表明,这一概念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反思视野出现于当代人文学界,其复杂性集中表现于同启蒙现代性分庭抗礼的审美现代性中。因而通过对后者进行相对深入的辨析,我们有可能为审美理论的现代转型提供一个合适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2.
在莫尔描述的乌托邦社会中,人们具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生死问题上,人们采取“安乐死”的态度;乌托邦生活方式的总体原则是快乐;乌托邦社会的生活十分强调集体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个性和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3.
废名的小说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从人生的苦难出发,以禅悦之心建构的审美乌托邦文本.他以一种反现代性的姿态,坚持某种非中心式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废名小说也是从死亡中生长出来的文学文本,他从佛陀处借来一面"镜子",把"实在心念化",把世界幻化为梦,以审美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越,为荒谬、虚无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作为人们一直渴望和寻找的梦想,在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里多有反映。沈从文的《边城》和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乌托邦主题有很大不同。二者一个重构过去,一个虚拟未来,以不同的视角揭示了一个相同的主题:美好的乌托邦是以放弃精神、灵魂、自由为代价的,而人又不可能做出真正的选择。因此,人类永远找不到通向彼岸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米兰·昆德拉以独特的诗性语言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关于“存在”的小说世界。从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与诗学入手,能发现其小说中具有“政治乌托邦”“情欲乌托邦”与“宗教乌托邦”等图景,它们都一致地指向同一主题:人的存在。因此本质上属于探究人类生存可能性的“存在乌托邦”。其笔下的现代“乌托邦”继承了乌托邦传统中的批判精神,具体体现为对极权主义政治的反讽、对“小说消亡论”的反击以及对欧洲现代性危机的思考。通过对“媚俗”的批判与对“幽默”的推崇,昆德拉小说中的现代“乌托邦”实现了对以往文学作品中形象稍显单薄、美学意蕴不足的“乌托邦”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进化论转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对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转型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些思潮都充满现代性判断和乌托邦追求,并用来指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但它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分析还有较多的抽象性,不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探索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7.
2003年,墨西哥城的市长创建了印第安居民办公室(Oficina para Pueblos Indf genas )和原住民办公室(Oficina para Pueblos Originarios)。前者旨在对居住在城中的印第安人口的需求和要求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韩国电影《雪国列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操作手段,分析韩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融合,以及越来越垄断和全球化的趋势。推进对韩国"大片"如何在民族主义立场下协调整合本国电影产业和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热爱生命之人自行了断了生命 1916年11月22日,美国极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写作大师杰克·伦敦在寓所服用过量的吗啡而停止了最后的呼吸。其时,杰克·伦敦四十岁,正值生命的旺盛期,他的创作也处于巅峰状态。他在短短的十六年创作生涯中,撰写的作品竟有五十卷之多。其中《荒野的呼唤》《雪虎》(也有译为《白牙》)《海狼》《毒日头》《铁蹄》《马丁·伊登》等长篇和《热爱生命》《墨西哥人》《强者的力量》《女人的刚毅》《叛逆》《老头子同盟》《一块牛排》等优秀短篇小说,使杰克·伦敦蜚声世界文坛,被尊崇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0.
北塔 《江汉论坛》2014,(4):82-87
庞德为何要为法西斯做宣传又同时要为中国文化张目?这两个问题及其答案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在笔者看来,它们的答案是同一个,即庞德具有浓重的乌托邦意识。他之所以为法西斯做宣传,是因为他有实现乌托邦的冲动;他之所以为中国文化张目,是因为在社会乌托邦的建设努力破产之后,转而致力于文化乌托邦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