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94篇
  免费   2027篇
  国内免费   455篇
管理学   12224篇
劳动科学   735篇
民族学   1972篇
人才学   4100篇
人口学   687篇
丛书文集   16664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4606篇
综合类   50484篇
社会学   13084篇
统计学   111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60篇
  2022年   1380篇
  2021年   2278篇
  2020年   1815篇
  2019年   2153篇
  2018年   780篇
  2017年   1932篇
  2016年   2482篇
  2015年   3556篇
  2014年   7512篇
  2013年   6324篇
  2012年   6600篇
  2011年   7945篇
  2010年   7123篇
  2009年   8165篇
  2008年   8039篇
  2007年   5983篇
  2006年   5347篇
  2005年   5035篇
  2004年   3923篇
  2003年   3812篇
  2002年   3547篇
  2001年   3282篇
  2000年   2493篇
  1999年   1208篇
  1998年   593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以某大学生在疫情中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分析大学生面对疫情出现的心理问题,继而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两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开展负责任的创新实践、培养负责任的创新主体.负责任创新理念强调技术创新过程中多方行动者共担责任,共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引发了工程伦理中底线责任的提升、激励性维度的突显以及责任主体的扩展,对侧重于工程师职业伦理规范、过失-责任追究的工程伦理实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负责任创新的视角,中国工程伦理实践教育可着力于3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多元伦理行动者、提升前置性伦理敏感度、增强参与性伦理行动力,以回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在中小学竞赛活动全面去功利化的背景下,创新大赛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分析了创新大赛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竞赛组织的角度提出改进对策,促进竞赛去除功利化,更为公平公正,使之成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将成为常态,势必要求教学理念应"因势而新",教学内容应整合深化,课堂形式应抓住"云"机遇,考核评价体系应与时俱进,教师应不断提升综合素养.重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加快建设和改革创新的步伐,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似文献   
7.
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文章《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其中指出,1957年仅有小部分初中和高小毕业生能升学,绝大多数将不能升学,主要出路是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这一社论为切入点,通过对1957年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这一问题的讨论,可呈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小学普通教育和适应国家治理需求的历史实践过程。其典型表现是将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视为“做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的重要议题,那么,如何对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作出时代性回应就成为理解这一问题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大中城市过于喧嚣,大家心静不下来,每个人都变得浮躁不安。而教育恰恰需要专注,宛如春播秋收,静待花开,既不能心急火燎,又不能放任不管。养育孩子同理,父母不能太着急、太多动作,需要放慢脚步,如同倾听庄稼抽穗、拔节声,聆听孩子成长律动和内心需求。教育是有规律的,“快”与“慢”是相对的,父母若心太急,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工程伦理问题的出现,更加呼吁改变已有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开始盛行,并成为对研究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0.
白巍 《公关世界》2022,(4):86-87
坚持国家安全的整体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之一,更好地助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我国国家安全及公共安全面临诸多的挑战,需要学校加强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教育的实施,深化学生对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为国家安全发展贡献力量.对此,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教育实践的依据,论述新时代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问题,并提出新时代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