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69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20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820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1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茶歌是中国采茶歌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与文化特征。本文介绍了云南茶歌的传播情况,分析了云南茶歌的主要艺术形态,认为云南茶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歌曲曲调独特、重视歌舞,同时受到云南地方文化的影响,云南茶歌崇尚自然、追求自由,风格原始古朴。  相似文献   
2.
3.
4.
<正>默默撒娇摄影评介默默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视觉艺术作品,仿佛使我们又退回到当摄影术将要被发明又未被发明的那混吨一刻……摄魂者默默真的幵始工作了,UP些完全被黄金覆盖的黑影,其实可称之为我们出生前的的遗像,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我们眼睛发动的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5.
《学术探索》2015,(2):2+157
朱应庚,男,云南玉溪人,1922年1月生。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后留学美国,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朱应庚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于1949年12月归国,一直执教于云南大学。1980年后,历任云南大学经济系主任、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文科副主任委员、云南省经济学会会长、全国财政  相似文献   
6.
南社是由革命者发起组织的文学团体,他们在近代方志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上海通志馆利用社会各界的南社网络,组建志馆人事班子,从馆长到馆员都是清一色的南社成员。同时,利用南社在其他社会团体和新式媒体的影响力,为方志编纂工作提供便利,从资料收集到成果展示,广泛宣传志馆工作,将修志事业与公共空间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云南民办高校安全稳定的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云南民办高校及政府部门应深刻认识各影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其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提升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  李诚 《学术探索》2015,(4):29-35
社会治理能力是现代民族国家中政府能力的核心要素。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治理环境复杂性、治理主体民族性、治理任务艰巨性。与此同时,面临着社会治理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供给和执行力不足、治理理念转换迟缓、治理手段单一、基础社会治理乏力等问题。因此,必须从维护边疆发展稳定、建设富裕民主和谐文明的云南的现实出发,认识云南边疆社会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寻制约云南边疆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中的瓶颈和障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促进云南边疆发展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升学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分析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状况、学生升学愿意的性别差异、升学意愿的教育阶段以及影响升学意愿的因素,并基于调查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客观描述云南藏区多民族交错杂居并具有典型性的中心城镇——建塘镇——族际交往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现实图景,深入分析该区域各民族群体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现状,较为全面地描述介绍了该区域各民族交往过程中使用通用语言的情况。研究认为:在云南藏区城镇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已得到普及,并广泛运用于该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领域,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该区域双语及多语现象,既是云南藏区城镇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也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