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和平、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1](P38)"一带一路"战略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笔者拟从全球视野来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机遇和挑战,从而更深入了解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2):174-182
传统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条件性"的干预性和强制性特点,有违背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原则之嫌,存在合法性危机。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成立的亚投行,标志着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的主要平台,亚投行贷款条件的合理设置关乎银行和借款国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国际法治的推进。当前,亚投行发布的《AIIB协定》和《AIIB主权支持贷款条件通则》是涉及贷款条件规定的两个主要法律文件,前者为贷款条件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后者为贷款条件提供了选择性规定。在此基础之上,亚投行贷款条件应实现以"共赢"国际法为导向,兼顾系统性与相关性、自主性与灵活性、效果性与合规性,以规范其形式的发展理路,促使其向"善治"需求之"良法"转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互惠互利的中美贸易对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扮演“世界工厂”“组装车间”角色的过程中资源整合能力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引领了世界各国向美国出口价廉物美的产品。中国能够有这种高超的资源整合能力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的“同化”和“包容”性,其“经济同化力”在未来的转型与进一步开放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经济对外贸已经有了一定的弹性和吸融能力,正因此导致美国对中国发展的焦虑。表面上,美国的贸易逆差是贸易冲突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来自中美之间的深层次博弈,即“修昔底德陷阱”的形成。当前中国经济开放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正在进行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中美未来合作共赢仍是最佳选择。对此,中国需要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切实推动新一轮开放,努力抢占新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积极推进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提出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既满足了我国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为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全方位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机遇。然而在总体持欢迎态度的同时,周边国家对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意图和行动仍存在负面认知和情绪,这对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构成了挑战。导致负面态度的关键因素是战略怀疑。因此,我们急需以信任建设为目标,通过澄清意图、创新模式和强化了解等方法,贯彻互利共赢的指导原则,减少和消除相关方的疑虑,以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倒逼地方高校进行转型,高校在转型的进程中只有依靠"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政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出了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可实现的目标,阐述了"共赢机制"的政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途径.长春工程学院通过"共赢机制"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构建了多样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五个融合".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10):46-51
为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潮流,更好地实现"走出去"的目的,尽快实现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于是我国提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战略,尽管面对着巨大的外部挑战和威胁,但是在四五年的时间里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沿线各国的平等合作,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必然要互学互鉴,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要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互学互鉴,从而顺利持续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早日实现国际治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丰富且深刻,诠释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契合了世人对和平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彰显了对中华儿女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时代担当,是社会主义中国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该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以直面"三大危机"、顺应"两大转变"、重塑"一个秩序"为实践进路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向好发展,团结世界人民一道共商发展路向、共治全球事务、共建美好世界、共享发展红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必然,是合乎规律的正确选择,是世界各国共赢、多赢的战略抉择,是开创人类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共享理念为跨境民族教育在现代化语境和全球化趋势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实践路径。在"一带一路"倡议将跨境民族地区推向开放发展前沿的时代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兼容并包的教育发展观,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平台,充分利用优质在地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至今,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伊拉克的战后经济重建。2003—2012年,中国侧重于帮助伊拉克恢复其经济的“造血”功能;2013年至今,中国侧重于将伊拉克经济重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帮助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在参与特点上,中国参与伊拉克战后经济重建具有以能源合作为主轴、多种参与方式并存,并大致形成了较完整的经济重建参与模式。中国实施的“援助+贸易”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也符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国情。综合来看,中国参与伊拉克战后经济重建在改善伊拉克经济和民生的同时,也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进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海湾地区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民心支持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